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鋅合金壓鑄件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方法、檢驗規則、交貨條件等。
本標準適用于鋅合金鑄件。
2 引用標準
GB 5678 鑄造合金光譜分析取樣方法
GB 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 鑄造表面
GB 6414 鑄件尺寸公差
GB/T 11350勁 鑄件機械加工余量
GB/T 13818 壓鑄鋅合金
3 鑄件的分類和分級
3.1鑄件按使用要求分為三類(見表1)。
類別
|
使用要求
|
檢驗項目
|
1
|
承受較大載荷的零件
有較高相對運動速度的零件
|
機械性能、尺寸公差、表面質量、化學成分、其它特殊要求
|
2
|
承受中等載荷的零件
|
尺寸公差、表面質量、化學成分、其它特殊要求
|
3
|
承受國截荷的零件和其他零件
|
表面質量、化學成分、尺寸公差
|
3.2 鑄件表面按使用范圍分為三級(見表2)。
級別
|
符號
|
使用范圍
|
表面粗糙度
|
1
|
Y1
|
工藝要求高的表面:鍍、拋光、研磨的表面相對運動的配合面,危險應力區表面
|
Ra1.6
|
2
|
Y2
|
要求在般或要求密封的表面,陽極氧化以及裝配接觸面等
|
Ra3.2
|
3
|
Y3
|
保護性的涂覆表面及緊固接觸面,油漆打膩表面,其他表面
|
Ra6.3
|
3.3 鑄件標記。
3.4 未注明鑄件類別、級別和尺寸公差者,均按本標準的最低級別處理。
4 技術要求。
4.1 合金的化學成分應符合GB/T 13818的規定。
4.2 力學性能。
4.2.1 當采用壓鑄件試樣檢驗時,鑄件的力學性能應符合GB/T13818的規定。
4.2.2 當采用壓鑄件本體檢驗時,鑄件力學性能由供需雙方商定。
4.3 鑄件尺寸公差不包括鑄造斜度,對鑄造斜度的規定見附錄A(參考件)。
4.3.1 成批或大批量生產的鑄件尺寸公差應按GB 6414的規定執行。
4.4 鑄件尺寸公差不包括鑄造斜度。
4.5 其它要求。
4.5.1 鑄件內部缺陷如有要求應與供需雙方一致同意的標準或要求相符合,其標準可包括:X射線底片、照片、無損探傷或壓鑄件剖面。
4.5.2 鑄件的澆口、飛邊、溢流口、隔皮等應予清理。但允許留有痕跡。
4.6 對鑄件氣壓密性、液壓氣密性及本標準未列項目加以控制時由供需雙方商定。
4.7 在不能影響鑄件使用的條件下,經用戶同意供方可以對鑄件進行浸滲和修補。
5 試驗方法
5.1 化學成分。
5.1.1 合金化學成分的檢驗方法應符合GB/T 13818中5.1.1的規定。
5.1.2 光譜分析的取樣方法可參照GB 5678進行。
5.2 力學性能。
5.2.1 合金性能的檢驗方法應符合GB/T 13818中5.2的規定。
5.2.2 采用鑄件本體試樣時,切取部位、尺寸、型式由供需雙方商定。
5.3 鑄件表面粗糙度用GB6060.1的比較樣塊測定。
6 檢驗規則
6.1 化學成分。化學成分的檢驗應符合GB/T 13818中5.1的規定。
6.2 力學性能。
6.2.1 力學性能的檢驗頻率應符合GB/T 13818中5.2.1有規定。
6.3 鑄件表面質量應按3.2、4.5.2、4.5.3規定逐件檢查。
6.4 鑄件表面粗糙度按GB 6060.1的規定進行檢測。
6.5鑄件幾何尺寸按批次抽驗數量由供需雙方商定,高驗結果必須符合4.3的規定。
7 包裝、運輸、貯存
7.1 鑄件的包裝應保證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時間防止潮濕和機械損傷。
7.2 包裝的標志應有:名稱、數量、合金牌號、檢驗合印記和交付日記。
7.3 運輸由雙方商定。
附錄A 鋅合金壓鑄件鑄造斜度(參考件)
Al 鋅合金壓鑄件內腔的一般鑄造斜度如下,鑄件外壁鑄造斜度為內腔度的1/2,見表Al。
表Al
內腔深度(mm)
|
≤6
|
>6-8
|
>8-10
|
>10-15
|
>15-20
|
>20-30
|
>30-36
|
鑄造斜度
|
2°30´
|
2°
|
1°45´
|
1°30´
|
1°15´
|
1°
|
0°45´
|
A2 鋅合金壓鑄件的鑄孔直徑與最大深度的關系及其鑄造斜度的規定見表A2
表A2
孔的直徑
|
≤3
|
>3-4
|
>4-5
|
>5-6
|
>6-8
|
>8-10
|
>10-12
|
>12-16
|
>16-20
|
>20-25
|
最大深度
|
9
|
14
|
18
|
20
|
32
|
40
|
50
|
80
|
110
|
150
|
鑄造斜度
|
1°30´
|
1°20´
|
1°10´
|
1°
|
0°50´
|
0°45´
|
0°40´
|
0°30´
|
0°25´
|
0°20´
|
A3 鋅合金壓鑄件的最小鑄造斜度見表A3
表A3
鑄件內腔
|
0°20´
|
鑄件外壁
|
0°10´
|
A4 鋅合金壓鑄件尺寸公差不包括由于鑄造斜度而引起的尺寸增減,但必須保證鑄件的最小極限尺寸。
附錄B
表B 鋅合金壓鑄件表面質量分級
序號
|
缺陷名稱
|
檢驗范圍
|
表面質量級別
|
說明
|
||
1極
|
2極
|
3極
|
||||
1
|
花紋麻面有色斑點
|
三者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百分數%
|
5
|
25
|
40
|
|
2
|
流痕
|
深度,mm ≤
|
0.05
|
0.07
|
0.15
|
|
面積不大于總面積百分數,%
|
5
|
15
|
30
|
|||
3
|
冷隔
|
深度,mm ≤
|
不允許
|
1/5壁厚
|
1/4壁厚
|
1.在同一部位對應處不允許同時存在。
2.長度是指缺陷
|
長度不大于鑄件最大輪廓尺寸,mm
|
1/10
|
1/5
|
||||
所在面上不允許超過的數量
|
2處
|
2處
|
||||
離鑄件邊緣距離,mm ≥
|
4
|
4
|
||||
兩冷隔間距,mm ≥
|
10
|
10
|
||||
4
|
擦傷
|
深度,mm ≤
|
0.05
|
0.01
|
0.25
|
除在極表面外,澆口部位允許增加一倍。
|
面積不大于總面積百分數,%
|
3
|
5
|
10
|
|||
5
|
凹陷
|
凹入深度,mm ≤
|
0.10
|
0.30
|
0.50
|
|
6
|
粘附物痕跡
|
整個鑄件不允許超過
|
不允許
|
1處
|
2處
|
|
占帶缺陷表面積百分數,%
|
5
|
10
|
||||
7
|
邊角殘缺深度
|
鑄件邊長≤100mm時
|
0.3
|
0.5
|
1.0
|
不超過邊長度的5%
|
鑄件邊長>100mm時
|
0.5
|
0.8
|
1.2
|
|||
8
|
平均直徑≤3mm
|
每100cm²缺陷個數不超過個數
|
不允許
|
1
|
2
|
允許兩種氣泡同時存在,但大氣泡不超過3個,總數不超過10個且邊距不小于10mm
|
整個鑄件不超過個數
|
3
|
7
|
||||
離鑄件邊緣距離,mm ≥
|
3
|
3
|
||||
氣泡凸考慮周起高度,mm ≤
|
0.2
|
0.3
|
||||
|
|
|
|
|
|
|
|
平均直徑>3-6mm
|
每100cm²缺陷個數不不超過個數
|
不允許
|
1
|
1
|
|
整個鑄件不超過個數
|
1
|
3
|
||||
離鑄件邊緣距離,mm ≥
|
5
|
5
|
||||
氣泡凸起高度,mm ≤
|
0.3
|
0.5
|
||||
9
|
頂桿痕跡
|
凹入鑄件深度不超過該處壁厚的
|
不允許
|
1/10
|
1/10
|
|
最大凹入量
|
0.4
|
0.4
|
||||
凸起高度,mm ≥
|
0.2
|
0.2
|
||||
10
|
網狀痕跡
|
凸起或凹下,mm ≤
|
不允許
|
0.2
|
0.2
|
|
11
|
各類缺陷總和
|
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百分數%
|
5
|
30
|
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