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圈涂抹層的施工
二、澆注口(槽)的砌筑
三、側壁背襯材的安裝
四、搗筑前的準備工作
五、爐底搗筑
六、坩堝模的制作
七、爐襯側壁的搗筑
一、線圈涂抹層的施工
1.待抹線圈膠泥的感應線圈須清整掉粘貼在上的浮灰、油漆渣,用鋼絲刷清理。頂圈耐火磚必須用硬物填充緊固,爐蓋板緊固螺絲擰緊。感應圈固定加強(很重要)。
2.混和水應為可飲用水質。理想的水溫在5
3.線圈膠泥在混和時,確保所有的設備和工具是清潔的,決不能在裸露的地面上混料。在沒有攪拌機的現場可用手工攪拌,應保證攪拌均勻。混和好的料應在混和后30分鐘內施工完(在環境5
4.線圈涂層涂抹施工時,應先在爐子中心掛一根鉛垂線,檢查線圈的安裝位置是否與爐子同心。
5.線圈涂抹施工時,要注意使涂抹料嵌進線圈的匝間,涂層厚度約為
6.盡量減小線圈底部/頂部匝圈與相應的電爐底部/上部支承結構(如澆注口)之間的間隙或突出物尺寸。其目的是使線圈涂料層與電爐底部/上部的支承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的平滑圓柱面,使爐襯受熱膨脹或冷卻時可在其光滑的表面上自由伸縮,以防爐襯伸縮時與上述的突出物或間隙之間產生巨大的應力,導致爐襯裂紋的產生。
7.涂抹層完成后,用鋼絲刷將涂抹層表面拉毛,以利于干燥。
8.新的線圈抹層或較大面積的線圈涂抹層的修補層至少需經24小時的自然干燥。小范圍的也需經至少6小時的自然干燥期。自然風干后進行外加熱源烘烤,烘烤溫度在200
9.線圈泥至少在打筑新爐襯前2天完成。
10.線圈涂料干料每爐約需500公斤左右。
二、澆注口(槽)的砌筑
1. 開始搗筑爐襯前,先砌筑好澆注口(槽)。
這一筑爐程序可以使以后在澆注口(槽)附近的爐襯垂直方向形成一個耐材-耐材的接合面,有利于防止或減少熔融金屬液竄透澆注口(槽)下方形成的橫向裂紋的可能性;同時也在該處保持耐火材料縱向滑動面的連續性。
2. 采用氣硬型或熱固型的可塑料搗筑澆注口(槽)。澆注口(槽)的耐火材料應直接與線圈涂抹料接觸,之間不允許夾有側壁背襯材料。背襯材料在干震料打到離澆注口(槽)
3. 完工后在表面打Ф4-Ф
4. 用煤氣或其他小火預先對澆注口(槽)進行烘烤。
三、側壁背襯材的安裝
1. 側壁背襯材料安裝前,需測量線圈涂抹層對地絕緣電阻,保證不小于2MΩ。
2. 按圖示要求,鋪設石棉布/硅酸鋁纖維布/無堿玻璃纖維布/云母板和報警電極板等。背襯材料的長度應比未砌筑爐襯時爐膛高度長
3. 將背襯材料順其長度方向在爐內沿軸向貼著烘干了的線圈涂抹層鋪設,每塊背襯材料之間需搭接
4. 檢查確認背襯材料之間搭接平整,無皺折存在。這種搭接縫在爐底和側壁搗筑時會被漲緊,使之與線圈涂抹層很好地貼合。
四、搗筑前的準備工作
1. 要確保在施工區域內、電爐頂部和內部徹底清除所有的灰塵、耐火材料顆粒、殘留渣滓及飛濺金屬遺留物等一切可能在搗筑過程中掉落到爐襯材料中去的雜物。
2. 將爐襯材料包裝袋或包裝桶上的灰塵清除,檢查材料牌號和規格是否符合要求。
3. 所有位于工作區域內的筑爐人員應穿連褲工作衣,并將口袋中的易掉雜物取出,放在工作區外。
4. 預混爐襯材料從袋中取出后,包裝袋上的紙、塑料片、繩等雜物均應收集起來,集中存放,防止掉落到爐襯材料中去。
5. 嚴禁搗筑過程中抽煙。
五、爐底搗筑
1. 預先按照技術要求在底部磚砌面上從規定處鋪設好檢漏接地極絲,檢漏接地極絲必須彎折90°,向上穿出爐底爐襯。必須確保爐襯搗筑完成后,撿漏接地極絲不被彎折,其端頭應能與坩堝良好接觸。
2. 爐底爐襯搗筑程序如下:
(1) 正確測定爐底到爐頂的距離。
(2) a、加入爐襯材料,高度為60
b、反復、均勻搗實。
c、表面拉毛(不淺于
d、第2次加入爐襯材料,高度60
e、進行3-4次。
f、按比例110%-115%的高度加入爐襯材料。
不同牌號爐襯材料的每次加入厚度應為:
硅質干震料的松散層厚度約為
鋁質、鎂質、鋯質、莫來石質、約為
鉻-鋁質約為
g、每層加料后,用搗筑插和鏟將爐襯材料平整,并搗筑4遍以去除空氣。
(3) 將安裝好氣動振動器的振動底板用吊車小心吊放到電爐底部。振動底板應僅與爐襯材料接觸。振動底板的外徑至少應比線圈小
(4) 為使氣動振動器能全負荷工作,壓縮空氣連接管徑應不小于3/4″(Φ
(5) 突然將氣動閥全開啟/關閉3-4分鐘以使氣動振動器穩定牢靠。
(6) 然后調節氣閥使氣動振動器正常工作,此時應觀察到振動底板明顯敲擊底部爐襯材料。振動時間約為4-10分鐘。其間應數次交替變換氣壓,改變振動頻率,以求獲得整個爐底的振實效果。(固定不變的振動頻率將導致爐底爐襯表面硬內部疏松的結果。)
(7) 提起振動底板時要邊低速開動氣動振動器邊小心緩慢提起振動底板,以免突然快速提起時出現真空抽吸現象。
(8) 搗筑完成后,爐底爐襯厚度要大于標明的爐底爐襯厚度。
(9) 在放入坩堝模之前,用鏝刀和水平儀刮去多余的爐襯材料,尤其是密度不高的部分,使爐底表面平整,坩堝模與正常密度的爐底表面接觸。被刮下的爐襯材料不能再使用。
(10)將坩堝外圍與側壁爐襯材料相接的爐底爐襯表面耙松,以使爐底與側壁爐襯材料具有良好的銜接。(此項工作在坩堝模放置之前完成較易,)但應注意不要將坩堝模底部范圍耙松。
六、坩堝模的制作
1. 重復性坩堝模
這種坩堝模作為冷爐襯烘爐使用,可以反復使用。
2. 消耗性坩堝模
即一次性使用的坩堝模,坩堝模在爐襯燒結時隨爐熔化掉。
(1) 根據制造商提供的坩堝模圖制作。
(2) 坩堝模應保證同心,以保證爐襯側壁厚度的均勻。
(3) 坩堝模的外側面所有焊縫需打磨平整,尤其是底部決不允許有凹凸不平。內側面焊縫需鏟除焊皮。
(4) 坩堝模的外表面必須進行除銹處理。如條件允許用噴丸機來進行處理,否則人工用砂皮紙處理。
(5) 內部上口部位可適當增加加強筋,但一定不能妨礙震動。
(6) 沿坩堝模側壁圓周以
(7) 坩堝模的底部最好有300
(8) 起吊孔最好3個以上均勻分布。
(9) 坩堝模的A3鋼板壁厚
七、爐襯側壁的搗筑
1. 爐襯側壁的搗筑
(1)加入爐襯材料,高度為60
(2)反復、均勻搗實。
(3)表面拉毛(不淺于
(4)第2次加入爐襯材料,高度60
(5)按比例110%-115%的高度加入爐襯材料。
不同牌號爐襯材料的每次加入厚度應為:
硅質干震料的松散層厚度約為
鋁質、鎂質、鋯質、莫來石質、約為
鉻-鋁質約為
每層加料后,用搗筑插和鏟將爐襯材料平整,并搗筑4遍以去除空氣。
(6)澆注口(槽)的耐火材料應直接與線圈涂抹料接觸,之間不允許夾有側壁背襯材料。背襯材料在干震料打到離澆注口(槽)
(7) 一層一層搗筑,直到電爐上口。
2.振實
(1) 將安裝好氣動振動器用吊車小心吊放到坩堝模內。振動器應與坩堝模接觸。
(2) 為使氣動振動器能全負荷工作,壓縮空氣連接管徑應不小于3/4″(Φ
(3) 突然將氣動閥全開啟/關閉3-4分鐘以使氣動振動器穩定牢靠。
(4) 然后調節氣閥使氣動振動器正常工作,此時應觀察到振動器明顯敲擊坩堝模。振動時間約為4-10分鐘。其間應數次交替變換氣壓,改變振動頻率,以求獲得整個圓周的振實效果。(固定不變的振動頻率將導致圓周爐襯表面硬內部疏松的結果。)
(5)振動時間約為4-10分鐘后吊高氣動振動器50
3.刮去電爐上口多余的爐襯材料,尤其是密度不高的部分。被刮下的爐襯材料不能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