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在新中國成立6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一個貧窮的山區縣成為如今廣東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先后獲得“中國壓鑄產業基地”、“中國建筑五金產業基地”、“中國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稱號,精密壓鑄、五金制品、新型建材、不銹鋼制品等成為全市四大支柱特色產業,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綠色名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今天的高要,以最優異的發展成果向祖國獻禮!
2006年10月,高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大跨越”的奮斗目標。高要經濟社會發展從此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3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歷屆黨委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上,高要市委、市政府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在前列、多作貢獻”的要求,以全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推動,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牢記民生第一重要,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心齊實干,創造出被稱之為“高要速度”的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發展是硬道理。“三年大變樣”,首先體現在經濟發展上。3年來,高要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組又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展現在人們面前:
高要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6年為3.73億元,2007年達5.18億元,2008年達到8.188億元,比2007年凈增3億元,增長57.98%,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同時在全省67個縣(市)中躍居第三位。2007年,高要市財政綜合增長率達65.36%;2008年達62.41%,連續兩年在全省67個縣(市)考核中排名第一。這是廣東省激勵型財政機制實施以來,首個縣(市)連續兩年奪全省綜合增長率之冠。
今年以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1-8月份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9億元,比增33.1%,比2006年同期凈增4億元,總量、增幅均居肇慶市各縣(市、區)首位。預計今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達到10億元,實現3年時間從3億多到10億元的飛躍。
高要,創造了經濟發展的“高要速度”,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最快的縣(市)之一。
工業發展突飛猛進
3年來,高要市堅持“抓工業經濟,強財政實力”,大力鑄就工業發展的脊梁。總體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的金淘、金盛、金渡、西區、祿步、白金龍等“六園一帶”工業園,已開發35.5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北互動、整體推進、全方位發展的格局。目前正在啟動馬安9500畝產業園區、石洞4500畝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為未來高要工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年來,高要市突出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客商到高要投資發展。2006年以來,全市共引進項目530個,引進資金305.04億元。
2008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9億元,比增3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17億元,比增36%;工業用電量18.59億千瓦時,比增33.6%;三項指標均在2006年的基礎上,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再造了一個工業規模,創造出工業發展的“高要速度”。高要繼獲得“中國壓鑄產業基地”、“中國建筑五金產業基地”稱號后,又被授予“中國新型建材產業基地”、“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稱號。今年1-8月份,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3.7億元,比增2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06億元,比增24.2%;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9.39億千瓦時,比增28.6%,占肇慶市31.25億千瓦時的30.1%。工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精密壓鑄、五金制品、不銹鋼和新型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近六成,為今后打造工業經濟“航母”夯實了基礎。
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大項目的快速建設并產生效益,是高要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3年來,肇慶碧桂園、肇慶祈福海岸、新明珠新型建材、新天衣高分子、通產玻璃等一大批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紛紛落戶高要。高要市各級各部門全力支持配合項目的建設,為重點項目審批開通“綠色通道”,重點項目審批時限從原來的152個工作日縮短到20個工作日左右,創下了一大批項目年內簽約、年內動工建設、年內建成投產的“高要速度”。
投資20億元、占地2500多畝,全國最大的新型建材產業基地———新明珠新型建材從簽約、征地、填土、動工到投產僅用了9個月;投資16億元的“肇慶碧桂園”從動工到開盤銷售僅用了6個月;投資33億元的肇慶祈福海岸,從動工到首期開盤銷售僅用了5個月。可容納2萬名學生的肇慶科技學院高要新校區從動工到首批4000多名學生入讀僅用了8個多月。今年4月,碧桂園集團再次斥資超10億元開發建設的碧桂園新城項目,從5月份動工到8月1日開盤,前后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
一個又一個“高要速度”的涌現,為高要日新月異的發展作了生動詮釋。
城市發展邁開大步
“三年大變樣”,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同樣體現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當中。高要市按照肇慶市“一江兩岸,打造超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大城市”發展戰略,大手筆抓好城市規劃建設。邀請國內外專家對城市發展和城鎮體系規劃作全面論證和評估,并投入近2000萬元,開展了《高要市城市總體規劃》等11項專項規劃,新規劃的市城區面積已由2006年的18.5平方公里擴大到38.8平方公里。目前,又正在啟動萬畝江濱新區征地工作,城區的發展空間在進一步擴大。
3年來,高要市城區增添了“肇慶碧桂園”、“肇慶祈福海岸”、“碧桂園新城”以及肇慶市縣級首家五星級標準社區酒店———碧桂園鳳凰酒店等一個又一個城市名片。今年8月,又成功引進了投資超10億元的綜合性地標式大型項目———金沙咀國際廣場。通過品牌帶動,高要房地產迅猛發展。目前,市城區在建樓盤15個,施工面積120.19萬平方米,是前幾年的10倍多。今年1—8月份,市城區房地產銷售面積28.26萬平方米,比增219%。以碧桂園和祈福兩大品牌為依托的新興江“一河兩岸”江濱新城初具規模。
3年來,投資5660多萬元的南興路貫通改造工程、投資2300多萬元的中心城區18個居民小區巷道硬底化、下水道建設等40多項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已全面竣工,投資總額近3億元。市城區南興路、要南路、府前大街等16條主要道路和中心城區居民小區全部實現改造升級。投入8960萬元實施“大水務”建設,城市供水網絡從南岸城區擴展到金渡和新橋等周邊城鎮。同時,以5000多畝廣新農業生態園、1700畝仲盛休閑度假生態園、中國最漂亮景觀高爾夫度假村和3000畝芭堤雅風光棕櫚谷為主的50平方公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基地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隨著一系列市政工程相繼竣工,高要城區充滿了時代氣息和城市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高要安居,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在高要置業。截至今年8月,市城區個體工商戶3500多戶,是2006年同期的兩倍多。
交通建設全面提速
3年來,高要市投入資金2.41億元,對一大批交通道路實施新建、擴容或改造,鋪設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包括投資2480萬元的蓮江路改造、投資1319萬元的祈福大道等一批道路建設工程竣工通車,全市交通提速發展。
去年以來,高要市又啟動了以“六縱六橫”為重點的18個交通公路項目建設,總里程達190.08公里,投資總額24.65億元。其中包括投資6870萬元的世紀大道改造工程和投資7300萬元的廣肇高速公路蓮塘出入口等交通設施工程建設。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建設,高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
民生事業蓬勃發展
“三年大變樣”是高要經濟跨越發展的三年,也是民生大改善、社會事業大發展的三年。
3年來,高要市堅持“抓農業發展、富一方百姓”,榮獲“中國羅非魚養殖基地”、“中國羅氏沼蝦養殖基地”和“廣東省蔬菜產業龍頭市”稱號。2007年,高要在全省首創“百局千企”支持新農村建設活動,全市662家企業與455個村建立了“村企聯姻”關系,兩年多來共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800多萬元。全市累計已創建181個省衛生村、462個生態文明村。
3年來,高要市全面鋪開了投資總額15.72億元的“百項惠民工程”建設,累計達到111項。大力實施普通高中擴容促優,新增高中學位4500個;新建或維修的橋梁18座,方便近10萬農村群眾出行;建設300個農田水利小陂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已基本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基層衛生網絡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100%全覆蓋。3年來,機關干部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別是鄉鎮干部、教師收入成倍增長。2008年,全市本級財政在民生及公共事業的投入達到63.46%,比2006年高出了20多個百分點。
3年來,高要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要獲得了“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稱號,通過省驗收成為肇慶市第一個“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人口計生工作從省二類地區晉升為一類地區,高要市環保局被評為廣東省2006-2008年度污染減排先進集體,是全省獲此殊榮的唯一縣(市)級單位。白土鎮通過省的考核驗收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9年,高要市高考奪取肇慶市“六連冠”。
科學發展,乘勢奮進
“三年大變樣”目標的實現,是高要近年加快發展的成果,同時,也是高要實現跨越發展的新起點。
2009年,高要市全面啟動了投資總額近100億元的“五個十”工程建設。包括投資60.55億元的新十大重點工業項目工程、投資20.23億元的新十大城市建設工程、投資7.74億元的新十大交通設施工程、投資5.55億元的新十大基礎設施工程、投資3.93億元的新十大惠民工程。
當前,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對高要提出的“繼續走在前列,繼續多作貢獻”的要求,高要正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契機,全面融入珠三角核心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預期目標是,到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兩番,使高要經濟實力更強、城鄉面貌更美、人民群眾更富、人與自然更趨和諧,全力打造全省縣域科學發展先導區。
2006年10月,高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大跨越”的奮斗目標。高要經濟社會發展從此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3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歷屆黨委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上,高要市委、市政府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在前列、多作貢獻”的要求,以全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推動,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牢記民生第一重要,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心齊實干,創造出被稱之為“高要速度”的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發展是硬道理。“三年大變樣”,首先體現在經濟發展上。3年來,高要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組又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展現在人們面前:
高要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6年為3.73億元,2007年達5.18億元,2008年達到8.188億元,比2007年凈增3億元,增長57.98%,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同時在全省67個縣(市)中躍居第三位。2007年,高要市財政綜合增長率達65.36%;2008年達62.41%,連續兩年在全省67個縣(市)考核中排名第一。這是廣東省激勵型財政機制實施以來,首個縣(市)連續兩年奪全省綜合增長率之冠。
今年以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1-8月份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9億元,比增33.1%,比2006年同期凈增4億元,總量、增幅均居肇慶市各縣(市、區)首位。預計今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達到10億元,實現3年時間從3億多到10億元的飛躍。
高要,創造了經濟發展的“高要速度”,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最快的縣(市)之一。
工業發展突飛猛進
3年來,高要市堅持“抓工業經濟,強財政實力”,大力鑄就工業發展的脊梁。總體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的金淘、金盛、金渡、西區、祿步、白金龍等“六園一帶”工業園,已開發35.5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北互動、整體推進、全方位發展的格局。目前正在啟動馬安9500畝產業園區、石洞4500畝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為未來高要工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年來,高要市突出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客商到高要投資發展。2006年以來,全市共引進項目530個,引進資金305.04億元。
2008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9億元,比增3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17億元,比增36%;工業用電量18.59億千瓦時,比增33.6%;三項指標均在2006年的基礎上,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再造了一個工業規模,創造出工業發展的“高要速度”。高要繼獲得“中國壓鑄產業基地”、“中國建筑五金產業基地”稱號后,又被授予“中國新型建材產業基地”、“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稱號。今年1-8月份,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3.7億元,比增2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06億元,比增24.2%;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9.39億千瓦時,比增28.6%,占肇慶市31.25億千瓦時的30.1%。工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精密壓鑄、五金制品、不銹鋼和新型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近六成,為今后打造工業經濟“航母”夯實了基礎。
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大項目的快速建設并產生效益,是高要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3年來,肇慶碧桂園、肇慶祈福海岸、新明珠新型建材、新天衣高分子、通產玻璃等一大批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紛紛落戶高要。高要市各級各部門全力支持配合項目的建設,為重點項目審批開通“綠色通道”,重點項目審批時限從原來的152個工作日縮短到20個工作日左右,創下了一大批項目年內簽約、年內動工建設、年內建成投產的“高要速度”。
投資20億元、占地2500多畝,全國最大的新型建材產業基地———新明珠新型建材從簽約、征地、填土、動工到投產僅用了9個月;投資16億元的“肇慶碧桂園”從動工到開盤銷售僅用了6個月;投資33億元的肇慶祈福海岸,從動工到首期開盤銷售僅用了5個月。可容納2萬名學生的肇慶科技學院高要新校區從動工到首批4000多名學生入讀僅用了8個多月。今年4月,碧桂園集團再次斥資超10億元開發建設的碧桂園新城項目,從5月份動工到8月1日開盤,前后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
一個又一個“高要速度”的涌現,為高要日新月異的發展作了生動詮釋。
城市發展邁開大步
“三年大變樣”,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同樣體現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當中。高要市按照肇慶市“一江兩岸,打造超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大城市”發展戰略,大手筆抓好城市規劃建設。邀請國內外專家對城市發展和城鎮體系規劃作全面論證和評估,并投入近2000萬元,開展了《高要市城市總體規劃》等11項專項規劃,新規劃的市城區面積已由2006年的18.5平方公里擴大到38.8平方公里。目前,又正在啟動萬畝江濱新區征地工作,城區的發展空間在進一步擴大。
3年來,高要市城區增添了“肇慶碧桂園”、“肇慶祈福海岸”、“碧桂園新城”以及肇慶市縣級首家五星級標準社區酒店———碧桂園鳳凰酒店等一個又一個城市名片。今年8月,又成功引進了投資超10億元的綜合性地標式大型項目———金沙咀國際廣場。通過品牌帶動,高要房地產迅猛發展。目前,市城區在建樓盤15個,施工面積120.19萬平方米,是前幾年的10倍多。今年1—8月份,市城區房地產銷售面積28.26萬平方米,比增219%。以碧桂園和祈福兩大品牌為依托的新興江“一河兩岸”江濱新城初具規模。
3年來,投資5660多萬元的南興路貫通改造工程、投資2300多萬元的中心城區18個居民小區巷道硬底化、下水道建設等40多項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已全面竣工,投資總額近3億元。市城區南興路、要南路、府前大街等16條主要道路和中心城區居民小區全部實現改造升級。投入8960萬元實施“大水務”建設,城市供水網絡從南岸城區擴展到金渡和新橋等周邊城鎮。同時,以5000多畝廣新農業生態園、1700畝仲盛休閑度假生態園、中國最漂亮景觀高爾夫度假村和3000畝芭堤雅風光棕櫚谷為主的50平方公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基地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隨著一系列市政工程相繼竣工,高要城區充滿了時代氣息和城市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高要安居,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在高要置業。截至今年8月,市城區個體工商戶3500多戶,是2006年同期的兩倍多。
交通建設全面提速
3年來,高要市投入資金2.41億元,對一大批交通道路實施新建、擴容或改造,鋪設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包括投資2480萬元的蓮江路改造、投資1319萬元的祈福大道等一批道路建設工程竣工通車,全市交通提速發展。
去年以來,高要市又啟動了以“六縱六橫”為重點的18個交通公路項目建設,總里程達190.08公里,投資總額24.65億元。其中包括投資6870萬元的世紀大道改造工程和投資7300萬元的廣肇高速公路蓮塘出入口等交通設施工程建設。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建設,高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
民生事業蓬勃發展
“三年大變樣”是高要經濟跨越發展的三年,也是民生大改善、社會事業大發展的三年。
3年來,高要市堅持“抓農業發展、富一方百姓”,榮獲“中國羅非魚養殖基地”、“中國羅氏沼蝦養殖基地”和“廣東省蔬菜產業龍頭市”稱號。2007年,高要在全省首創“百局千企”支持新農村建設活動,全市662家企業與455個村建立了“村企聯姻”關系,兩年多來共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800多萬元。全市累計已創建181個省衛生村、462個生態文明村。
3年來,高要市全面鋪開了投資總額15.72億元的“百項惠民工程”建設,累計達到111項。大力實施普通高中擴容促優,新增高中學位4500個;新建或維修的橋梁18座,方便近10萬農村群眾出行;建設300個農田水利小陂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已基本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基層衛生網絡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100%全覆蓋。3年來,機關干部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別是鄉鎮干部、教師收入成倍增長。2008年,全市本級財政在民生及公共事業的投入達到63.46%,比2006年高出了20多個百分點。
3年來,高要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要獲得了“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稱號,通過省驗收成為肇慶市第一個“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人口計生工作從省二類地區晉升為一類地區,高要市環保局被評為廣東省2006-2008年度污染減排先進集體,是全省獲此殊榮的唯一縣(市)級單位。白土鎮通過省的考核驗收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9年,高要市高考奪取肇慶市“六連冠”。
科學發展,乘勢奮進
“三年大變樣”目標的實現,是高要近年加快發展的成果,同時,也是高要實現跨越發展的新起點。
2009年,高要市全面啟動了投資總額近100億元的“五個十”工程建設。包括投資60.55億元的新十大重點工業項目工程、投資20.23億元的新十大城市建設工程、投資7.74億元的新十大交通設施工程、投資5.55億元的新十大基礎設施工程、投資3.93億元的新十大惠民工程。
當前,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對高要提出的“繼續走在前列,繼續多作貢獻”的要求,高要正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契機,全面融入珠三角核心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預期目標是,到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兩番,使高要經濟實力更強、城鄉面貌更美、人民群眾更富、人與自然更趨和諧,全力打造全省縣域科學發展先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