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合資斯巴魯的項目取得出人意料的突破。上周,知情人士透露,確切消息,由于富士重工的讓步,斯巴魯國產項目已經實質上獲批。獲批的條件是國產后的車型懸掛奇瑞汽車的標識,并由奇瑞現有的銷售網絡負責銷售。這是“斯巴魯謀求國產”消息傳出后,關于此事的最大意外結果。
峰回路轉
今年年初,日本媒體傳出消息,日本汽車廠商富士重工已與奇瑞達成合資協議,雙方將在大連生產富士重工旗下的斯巴魯。其間,奇瑞大連基地非常“配合”進行建設。斯巴魯在華最大的合作伙伴龐大集團也將在斯巴魯項目上的投入逐步轉移。
8月,奇瑞放出消息,發改委并沒有批準該項目。事后陸續有媒體報道,由于豐田汽車持有富士重工16.5%的股份,是其最大股東,奇瑞合資生產斯巴魯的項目則等同于豐田汽車在中國設立第三家合資工廠,從而遭到發改委拒絕。
9月,日本媒體報道稱,中國發改委已告知富士重工,將否決其在中國與奇瑞汽車組建合資公司的申請。
“此時,外界都以為這次的合作又擱淺了。”知情人士表示。然而,峰回路轉,項目最終曲線獲批。上述知情人透露,此前傳出的大連生產、共同投資資金數字等信息均未作修改。然而,增加的部分是生產出來的車型必須掛奇瑞汽車標識,銷售方面則放在奇瑞現有的經銷商網絡。
艱難博弈
對于出人意料的獲批條件,斯巴魯顯然進行了艱難的思想斗爭。斯巴魯中國市場企劃部部長高橋一哉在廣州車展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與奇瑞還在合作與不合作之間進行探討。在如此關鍵階段發表這句話,高橋的行為耐人尋味。
事實上,博弈從來沒有停止過。奇瑞汽車合資斯巴魯的項目于2010年底立項,從2011年年初開始,奇瑞汽車銷售公司派出專門團隊做了長達半年的市場分析和前景預測。6月份,合資項目上報發改委。與此同時,用于斯巴魯項目的大連基地一直處于建設當中。
“顯而易見,所有合資相關的信息都來源于日本媒體,相比較之前在克萊斯勒、量子項目的高調,奇瑞在這個事上就像待嫁的小媳婦一樣害羞。而富士重工則不斷通過日本媒體表達斯巴魯在華生產的勢在必行。”知情人士表示。
當傳出發改委因為不符合產業政策不批準的消息時,奇瑞汽車內部人士私下向記者表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包括奇瑞汽車,當初一起參與談判的其他車企都非常清楚這個情況。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不批的關鍵在于斯巴魯在談判中提出的條件都十分苛刻,發改委則以不予審批的方式,間接“協助”奇瑞汽車“逼宮”斯巴魯。
知情人士表示,當時不批準可能是有關方面為了加重奇瑞汽車話語權所打出的一張牌。中國市場早已今非昔比,有合資項目出現時,中方已處于強勢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