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機床制造和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穩步前行的重要力量,持續不斷的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將中國機械裝備產業帶入了黃金發展期。一方面,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是機械裝備行業發展的大好時期;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給機床裝備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臺灣機械制造業在模具、電子生產設備、塑料機械、木工機械、切削機床、成型機床等領域具有世界級水平。但臺灣市場狹小,發展空間有限,臺灣機械產業面臨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進一步向外擴張、向外轉移。同時,全球制造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為中國重要的產業政策。所有這些,都將為中國機械裝備行業的大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秘書局局長楊流昌也表示,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隨著機械制造業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項目,關稅大幅降低,臺灣機械制造業在大陸的市場取得了更有利競爭的優勢。
據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大陸自臺灣進口機械早收項目增長率高達71.3%,增幅比非早收清單項目高出23.6個百分點,其中工具機成為出口主力,機械制造業成為臺灣從ECFA中受惠最大的產業。目前,大陸已成為臺灣機械產品最大出口市場。
臺灣機械制造業在模具、電子生產設備、塑料機械、木工機械、切削機床、成型機床等領域具有世界級水平。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臺灣機械制造業出口以機床工具機為主,2010年工具機產值占機械設備業13.2%,是全球第六大生產基地。
隨著近幾年臺灣與印度間的經貿加溫,“兩國”商旅人士互訪愈加頻繁。根據“外貿協會”的統計,2011年前來參觀臺北世貿專業展的印度買主總數達1566名,較前年大幅增長33%。
2011年8月初,“外貿協會”邀請到印度最大車廠Maruti Suzuki,負責模具及車身零件采購的副總經理Mayank Varme來到臺灣,在“外貿協會”臺中辦事處舉行一日的采購政策說明會。大約有來自北、中、南40家機械業者出席,但只有15家被印度商“欽點”,可以參加后續的一對一洽談。如此踴躍的盛況,就是希望借此和這家年產百萬輛的車廠,能有未來合作的機會。
“外貿協會”及各公協會紛紛組團前往印度參展、辦展或辦理洽談會,派駐在德里、孟買及清奈的“經濟部”或“外貿協會駐外機構”,平均每周都要接待1個臺灣經貿訪問團。 因此,去年臺灣與印度雙邊貿易大放異彩,整年度臺灣銷印度金額44.3億美元,增長率達到22%,印度已成為臺灣第14大出口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至印度產品,制成品較少,主要是以原料、半成品或生產機械供應給產業鏈,其中汽車產業居重要地位。
印度汽車年產量接近300萬輛(2010會計年度),且全球主要車廠均已在印度設立生產據點,并持續加碼投資。雖然零件自制率已達80%,但是制造車身零件的模具、GPS、行車紀錄器等汽車電子產品,以及汽車廠所需用的工具機、橡塑料機等生產機械,乃至于螺絲、螺帽,都是適合臺灣銷往印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