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有望出現溫和改善
7月13日周報中,我們提到大宗商品市場所面對的三大系統性風險中,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在三季度出現回暖(具體分析見6月銅月報);6月底歐盟峰會取得的成果有望令市場對歐債問題出現階段性緩和(具體分析見6月銅月報),二者均對商品價格走勢形成階段性支撐。對市場形成壓制的因素主要在美國,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及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三季度商品市場面對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對美國問題的擔憂情緒出現較好的緩解,基本金屬價格有望出現中等級別的反彈,我們維持該觀點。
重要的是,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確實有望出現溫和改善。
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蘇放緩并沒有原來想像中的嚴重,關鍵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明顯改善,觸底回升跡象明顯。另外,微觀企業層面,經歷了大幅去杠桿后,美國企業擁有較強勁的資產負債表。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公司公布的二季報多數強于此前預期,顯示美國大企業維持了較強的活力。這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我們對美國經濟的判斷:復蘇勢頭放緩,而不是陷入衰退。
政策留有余地,美聯儲將在必要時給予支持。7月17日、18日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經濟最大威脅是歐洲問題與財政懸崖(該問題的具體分析,見6月8日銅周報)。美國經濟復蘇放緩的勢頭如果加劇,將不是美聯儲可以獨自應對的。我們認為伯南克的說法是中肯的,有積極意義。伯南克表示,如果經濟進一步惡化,美聯儲“肯定有可能”會采取額外措施。我們認為在7月30-8月1日不會有大規模資產購買(QE)措施出臺,在9月會議上有望延長超低利率指引,而新一輪的大規模資產購買則可能出現在明年初期。我們認為美聯儲不急于推出新一輪資產購買計劃是理智的,因為從目前形勢來看確實沒有必要,同時也為經濟進一步惡化準備了充足的應對彈藥。
銅供需層面因素有改善跡象
中國需求放緩是上半年銅價下跌的主要內在因素之一,原計劃今年投資452.7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上半年完成的不到4%,空調等家電行業也陷入低迷,拖累了下游對銅的消費。隨著中國政府對經濟扶持力度的加大,下半年工業投資需求會增加。下半年農網改造投資將會明顯增加,家電行業也有望迎來好轉,這將推動銅下游需求的回暖。調研數據顯示,大型銅冶煉廠6月銷售量環比出現回升,對7月銷量預期也比較樂觀;銅冶煉廠、貿易商以及下游廠商的銅庫存量低于之前平均水平的占據多數。另外,受益于政策支持,多數大型銅消費廠商的資金情況也有了改善。由此,我們認為下半年銅需求將出現溫和回升。
近期部分機構認為,在需求因素已被市場充分消化的背景下,商品走勢或從供給因素中獲得支撐。我們認為,該情形對銅并不太合適。一方面,由礦石品位、罷工等原因造成的銅供給受限已反應在銅價中。另一方面,全球銅供應的邊際成本在4000美元/噸附近,遠低于當前銅價,價格下跌造成的銅供給收縮中短期內不會出現。必和必拓、力拓產量報告顯示,二季度兩巨頭礦產銅的產量均出現了明顯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