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復蘇不穩,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電解鋁需求持續低迷,而供應過剩導致電解鋁價格一路下滑,使得電解鋁行業總體面臨虧損。然而,在電解鋁行業整體虧損的背后,卻是另一番景象----西部電解鋁投資在逆市中加速。
電力成本約占電解鋁總成本的40%,噸鋁的耗電量大約為15000千瓦時,每上漲1分錢,則電解鋁成本上漲150元/噸。目前國內市場的電價在中東部和西部存在巨大的差別。河南、四川、廣西、貴州等地的電價接近或超過0.6元/千瓦時,而青海和新疆等西北地區電價低于0.45元/千萬時。因此,盡管新疆等西北地區既不富集鋁資源也不是電解鋁的重要消費市場,但新疆等地有價格低廉且豐富的煤炭資源,為電解鋁行業向西北部轉移提供了天然的優勢條件。按照自備電廠一度電不超過0.2元計算,電解鋁的電力成本才不到3000元,即使目前的鋁價在15500元/噸左右,依然利潤可觀。對電解鋁行業中的單個企業來講,在全行業產能過剩且大面積虧損的浪潮之中,能不能將企業產能轉移至西部是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
據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西部12個省區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2.9%,增幅比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快8.3個百分點,占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3.1%。投資集中在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據新疆權威部門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底,新疆電解鋁規劃審批擬建產能1305萬噸,主要集中在準東、伊犁、鄯善等富煤地區。
而中東部地區,電解鋁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為了發展經濟并解決就業等問題,部分地方政府對電解鋁企業進行了補貼政策。比如:廣西、內蒙古、寧夏、四川、福建等多個地方,采取鼓勵用電、電價補貼、開展大用戶直供電等手段,支持當地高耗能產業的“用電大戶”放心用電,從而最大限度釋放產能。中東部地區繼續生產并沒有逐步退卻的意愿而西部產能激增的情況下,未來價格競爭將更激烈,從而使價格維持低位,利潤下降,進而影響我國出口價格。同時我國也是一個氧化鋁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低利潤和無利潤甚至虧損的發展,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
因此,要化解目前西部非理性的產能逆勢擴張和中東地區的非理性補貼政策,則需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有效的產業發展政策并有效執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控制總產能,提高行業準入標準,有序引導落后產能的淘汰。從長期來看,未來行業成本降低的情況下,高成本企業不再具有優勢,退出市場是必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