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7屆國際鋁業大會,吸引了全世界的鋁業巨頭和研究人員。出人意料的是,此次大會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均圍繞“中國”展開。大會還專門設立了主題為“中國!中國!中國!”的分論壇,探討中國鋁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前景。會議期間記者充分感到,中國經濟正被世界置于聚光燈前,正在受到各國“特寫”式的關注。
世界最大的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簡稱俄鋁)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國內市場鋁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中國成為全球鋁業發展的原動力。國際鋁業協會統計結果指出,2000年中國鋁產量只有280萬噸,在國際市場占比相對較小;現在中國已成為市場的決定性力量,僅2011年年產量就達178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0%。俄鋁首席執行官奧列格•杰里帕斯卡預測,考慮到中國及俄羅斯這兩個鋁消費大國的國內市場需求,未來的全球鋁需求量將進一步增長,因此全球的鋁市場消費前景樂觀。
與會專家提出,目前全球鋁價持續低迷,行業盈利困難較大,中國提倡企業“走出去”是具有戰略眼光的選擇。俄羅斯同行并特別表示,希望中國的鋁企業能夠前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在那里投資新的產能。他們認為,在西伯利亞投資建設鋁項目有三大優勢。其一是水電供給成本較低,該地區的電力供給已過剩1400萬千瓦,并有540萬千瓦的水電項目正在建設之中。與中國的電力供給結構不同,俄鋁的電力供給結構中,水電超過85%,不僅能源成本低,節能減排的效果也更加明顯。其二是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充足,該地區優質鋁土礦儲量高達19億噸。其三是地理位置優越,從俄羅斯遠東海岸的港口到中國上海的水路運輸只需4―8天。整個會議對于中國的發展寄予較高期望,認為全球鋁業的未來發展有待于中國的助力。
就第27屆國際鋁業大會所反映出的觀點,記者專門采訪了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立群等專家。大家認為,國際企業界的高度關注是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的生動體現。最近10年來,中國GDP總量的世界排名從世界第六位躍升至世界第二。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性的優勢更在2008年以來席卷全世界的次貸危機以及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面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我們也要正視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應當就科學發展與世界各國進行更多的交流與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