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省地礦局完成的《江西省礦產資源保障研究》通過專家評審。研究表明,江西的銅、鎢、煤、鐵、稀土、金、銀、錫、鉛鋅等主要礦種可進一步工作的勘查區有28處,在確保有效投入的基礎上,3-5年內預測可提交資源量:鐵5億噸、銅430萬噸、鎢120萬噸、煤6億噸、金125噸、鉛鋅430萬噸、銀2700噸、錫15萬噸、稀土60萬噸,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大中型重要礦產資源基地。
江西銅、鎢、銀、金、稀土、錫、鋅儲量均居全國前十位
《江西省礦產資源保障研究》查明我省已探明的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銅、鎢、銀、金、稀土、錫、鋅。江西省有色金屬、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礦產資源潛在資源量:煤28億噸、鐵22億噸、銅1900萬噸、金890噸、鎢596萬噸、離子吸附型中重稀土213萬噸、離子吸附型輕稀土1350萬噸、鉛鋅1192萬噸、錫98萬噸、銀6萬噸。
鎢、錫、稀土等供大于求原煤、鐵礦石、銅精礦等供不應求
研究發現,江西省主要礦產資源具有貧礦多、富礦少、儲量多集中于大中型礦床等特點。通過主要礦產品的供需形勢分析,認為江西省礦產品中初級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鎢、錫、稀土等礦產品供大于求,而原煤、鐵礦石、銅精礦等礦產品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建設需求。
研究指出,江西省內30個大中型國有礦山企業(40個生產礦區或礦井)中,有27個礦山(36個生產礦區或礦井)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危機,其中15個生產礦區或礦井存在嚴重危機。針對現狀及研究礦種,為提升江西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項目建議設置25個重點勘查區,設立49個重點地質勘查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發現109種礦產查明資源儲量67種
項目研究的同時進行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礦產資源保障研究”。該研究表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礦種多、資源豐富,且資源相對集中,特別是銅、鎢、金、銀等礦種保有資源儲量在全國總量中占有很大優勢。
區內目前已發現109種礦產,其中查明資源儲量67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地600余處。通過對區內主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鄱陽湖生態經濟區2000米以淺銅、鎢、鈾、鐵、金等礦種仍有巨大找礦潛力,尤其是在已有礦區的深邊部找礦方面有很大空間。為此,科研人員提出設立9個重點突破區,并部署資源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能源保障、中心城市地熱及淺層地熱能利用等12大工程,設立21個重點地質勘查項目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