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28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揭曉,全市共有600余項參賽作品獲獎。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副市長吳剛出席頒獎儀式。
據市科協有關負責人介紹,本屆大賽吸引了全市50余萬中小學生參加。經過層層篩選,評出了一、二、三等獎和專項獎。本次大賽中,重慶一中李昶序發明的《快速升降輪椅》、重慶八中高二學生肖丹陽和張晉豪發設計的《社區智能機器人系統》等眾多貼近生活、實用價值較高的項目作品得到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同時,為加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眾多項目作品正在申請專利。部分優秀作品將被推薦參加今年8月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據了解,大賽組委會今年還特地邀請了重慶大學等6家單位設立專項獎,以鼓勵成績突出者。其中,重慶大學對10名獲獎學生每人獎勵了1000元獎學金,并提供重慶大學自主招生直接進入面試的機會。
發明亮點一覽
幫助殘疾人 他發明升降輪椅
說起自己的發明,今年讀初二的李昶序有些靦腆。兩年前的一天,他在商場看到一名下肢殘疾的人由于行動不便,付款時十分艱難。“如果他坐的輪椅能夠升降,困難不就解決了嗎?”從此,李昶序就思考著設計出一種升降輪椅,為下肢殘疾的人提供方便。
為了尋找“靈感”,讓設計更實用,李昶序曾“跟蹤”過數十名下肢殘疾的人出行,暗中觀察他們遇到的困難,并多次坐上輪椅體驗殘疾人生活中的不便。
在李昶序設計的產品中,下肢殘疾的人可以通過按輪椅右邊把手上的裝置,使輪椅升高,由于使用的力度不同,提升的高度也不同,殘疾人可以自主調節。李昶序表示,普通輪椅也可改裝。據悉,李昶序發明的這一快速升降輪椅獲得一等獎。
疏導交通 小學生發明機器人
雙碑小學門前有一條雙向6車道公路,為保護學生安全,每到上學放學,學校就派老師拉兩根黃色帶子,構成一條安全通道。
“如果有機器人拉黃帶子,老師不就用不著這么辛苦了。”于是,雙碑小學6年級學生蔣婧怡開動腦筋,與同學琢磨設計機器人代人疏導校門口交通。經過試驗,她們設計的機器人“安安”和“全全”終于面世了。
記者觀察到,在機器人右側,有一條纏繞的黃色帶子,在使用時,一個人拉住黃色帶子一端,將機器人發動,機器人往道路隔離帶前進,人與機器人之間,就拉起一條黃色安全通道,學生就可以通過。學生通過之后,拉黃色帶子的人將帶子放掉,機器人可以收回帶子,交通就可恢復正常。該設計獲得創新發明一等獎。
車輛亂停亂放 機器人來疏導
肖丹陽和張晉豪是重慶八中高二學生,設計的和諧社區建設者智能機器人系統,不僅能解決社區車輛亂停亂放問題,還能解決社區噪音問題,堪比有交警執勤。
“將這個機器人放在禁止停放車輛的區域,如社區的消防通道等,一旦有車輛進入該區域,機器人就會語音提醒車主該處禁止停車,并同時通知社區管理員。”肖丹陽稱,目前機器人的測量范圍比較小,一旦用于實際中,可以按照比例進行擴大。
同時,這款機器人還可監控社區噪音,在該機器人身上裝有一個分貝器,如果監測區域聲音超過80分貝,機器人就會發送編碼到便攜式終端通知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我們這個機器人成本很低,只花了300元。”張晉豪說,他們發明的機器人很方便投入實際運作。在此次比賽中,他們的發明獲得了高中機器人創造項目一等獎。
買貨送貨 智能采送員來幫你
“以后的生活都是網絡化,上班族在回家路上就可以直接在網上點擊離家較近的超市,選購商品,網上付款后智能采送員就可以把你選購的東西裝好,并送到你家去。”人和小學六年級學生王兢與同學一起發明的“智能采送員”,主要是幫老年人和上班族完成購物需要,給他們提供生活便利。
這個智能采購員,主要是個可以分揀貨物、運輸貨物的機器人,其有用于識別路面的傳感器,類似于人的眼睛;控制操作的主機,類似于“大腦”;攝像頭等部件構成,當商家將消費者需要的貨物以及消費者家庭住址的路徑用程序輸入其“大腦”中,它就可以在超市選購指定的貨物,同時按照GPS導航提供的線路送到指定地點。
“目前,只能送到買家住房的電梯內,智能采送員還不會坐電梯。”王兢介紹,目前該智能采送員還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