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浦東車展開幕前夕,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浦東 分會共同主辦、汽車觀察雜志社協辦的“2014中國汽車浦東論壇”, 8月13日在成功召開。以下為主題“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改革與汽車行業全球競爭力提升”討論環節博世中國企業傳播副總裁蔣健接受主持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 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綜合部副主任兼《汽車觀察》總編輯劉小勇的現場講話實錄!
劉小勇:博世本來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博世在整合全球資源個,在平衡本地化和國際化的關系這些方面,您覺得有些什么樣的成功的經驗可以跟我們國內的企業分享一下?
蔣健:對自貿區,特別它的前身保稅區,其實我個人是很有感情的,我的上一份工作,我們的公司總部就在外高橋保 稅區,我在那邊上班超過10年的時間,所以簡區長當時我們都在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設立地區性的研發中心,落戶在外高橋保稅區,我個人都參與,之后又經 歷了很多的直接的參與運營,這其中也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好的優勢的地方,其實在運營當中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等等,我們看到自貿區的實現,去年自貿 區實現的時候我已經離開外高橋了,但是也是非常有感情,我覺得這是一個進一步的提升,因為事實上在外高橋保稅區作為一個生產性的企業,所遇到的一些便利也 好,曾經有很多便利,但是隨著這些企業的性質的一些變化,而帶來的新的一些挑戰,陸續的我們看到自貿區正在想辦法能夠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個人想說 的一點,我們自貿區的設置來講,對企業零部件行業,其實我們都在學習,看怎么進一步可以在里面幫助我們提升在中國的發展。
第二,博世還做很多服務,比如說我們在歐洲已經不僅僅,現在汽車有很多安全的服務,這個車如果出了事故,自動 會撥打呼叫中心,通過呼叫中心,然后來組織救援,尋找周圍的醫院進行救援,博世在歐洲已經有這樣一個運營中心,這個中心在英國的利物浦。這樣一個模式隨著 將來在中國在我們汽車的服務的加強,類似的需求也存在,甚至于這個類似的呼叫中心我們的定位能夠服務中國的整車企業,我們可以不僅僅是賣我們的硬件設備, 我們也可以賣我們呼叫中心的服務,我們之前也做過一些研究,呼叫中心如果一個外資企業獨立辦呼叫中心,如果要去申請電信的一些運營資質的話,目前來講政策 是有障礙的,我們也看到在自貿區里面這是有可能突破的,這一點來講,我們也是非常有興趣來進一步探索這方面,作為一個汽車零部件企業,我們又涉獵有一些增 值的對車主的呼叫中心的服務,我們在自貿區里面也是有機會可以做的。
另一塊,我們也研究看到,剛才王局長也提到,就是一些設備的維修,在大型設備,因為博世不僅僅,因為汽車是占 到我們零部件,占到我們公司銷售業務的60%以上,但是博世還有從事工業設備,特別是我們博世力士樂是我們全球領先的液壓設備的生產商,有一些大型設備, 在亞太區能夠建立一個維修的基地,這個我們覺得自貿區也有相應的優勢。
第四,總部,特別是金融的便利性,讓地區總部真正實現地區總部的特點,我前一家公司當時在設立總部的時候,有很多的設想,但是地區總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資金調撥功能完全自由化的實行,這個以前是難度非常大的。我們也期待自貿區在這方面能夠為總部經濟提供多大的舞臺。
所以從博世的角度來講,我們這幾塊是我們對自貿區有不少的期待。
劉小勇:你剛才說的呼叫中心,其實自貿區的幾大業務板塊里,服務板塊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甚至于還重于制造板塊,你想象的呼叫中心如果能擱在自貿區里,是不是能夠把全球的呼叫中心都能做一個整合呢?有沒有這種可能性?
蔣健:呼叫中心的服務確實是將來,因為王俠會長也在這里,汽車行業是一個牽涉面非常廣的,除了制造、銷售,還 有服務,這一塊的潛力非常大。自貿試驗區去年的服務業開放23條措施當中,其實有一塊就是增值電信業的開放,增值電信業當中其實是7項開放舉措,7項當中 有一條就是呼叫中心,允許外資控股,這條已經是可以實施,而且已經有企業落地了,所以這塊我們可以跟蔣總這邊再做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看看你們的項目是否 能夠適應在自貿區落戶。另外今年31項新的服務業開放的舉措當中,因為今年不只是服務業開放了,還包括一般制造業的開放措施,這里面又有了兩條新的,跟我 們汽車產業有關的,一個是汽車電子總線的網絡技術,還有一個就是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的電子控制器,這兩項的研發和制造也是開放的,這個大家可以到網上去查一 查,所以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當中,汽車產業這一塊已經有了若干的開放措施,我們相信在明年或者若干年之后,隨著一般制造業的開放,汽車產業也會成為自貿 試驗區開放的一個重點關注的領域。
劉小勇:因為博世是一個全球化的企業,企業如果入駐某個園區,自我消化自我循環能力會降低,它的容量是有限 的,如果目的最終要到境內的話,還要牽涉到入關問題,博世在這方面是不是能夠有更多的優勢?或者博世在全球物流配送,包括供應鏈的整合過程中,它是不是很 多的已經運用了這些在世界各地的類似于自貿區的一些優惠的條件?
博世是一家總部在德國的公司,但是我們在中國其實歷史非常悠久,1909年就開始在中國設立貿易代表處,所以 事實上算起來100多年的歷史,博世在中國的定位非常清楚,我們是一家具有德國DNA的中國企業,博世中國就是在中國為中國,這是博世中國的定位,當然我 們有很多的從總部來的,從德國來的一些技術上的優勢和積累,但是這是一家定位在中國為中國的,具有德國基因的一個中國公司,我們積極參與中國汽車的發展, 為中國本地企業,中國的汽車市場是我們非常努力的方向,對于自貿區的設立,我們也做了一些調研,我們目前有幾個方面為我們打開了一些新的思路,第一個方 面,博世在自貿區的前身外高橋保稅區就設立有企業,那些企業主要從事零部件的進口,主要還是以貿易為主的企業,一些進口的部件,通過這個企業進過來,在保 稅區,以后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從區內進到我們的國內。剛才聽到王局長的一些介紹,我們看到將來自貿區的運作里面,可能有更多的便利,通關的效率會更高,這 是我們非常期待的,這是一個。
蔣健:作為跨國企業來講,其實對各個自由貿易區以及自由貿易協定都會有很深的研究,比如說東盟自貿區,這樣的 話根據這些研究,因為在東盟區里的一些稅收都是零關稅的,在一個跨國企業,往往在這些基礎上,尤其是一些新的生產基地產生的時候,在選址的會有考量,這樣 的話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但是我想講一點,從最早的保稅區開始到現在自貿區,其實有很大的沿革。我在以前的工作經歷里面,確實也是有對在保稅區的經營情況 有一些,我們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那個是在90年代的時候,因為企業有平衡外匯的作用,當時的時候,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的比例非常大,包括幾個 整車項目,比如上海通用項目,當時我所在的公司因為說上海通用要投產,需要很多的設備進口,動用了很多的外匯,上海通用必須要平衡外匯,所以當時它就在保 稅區里設立了一個零部件企業,這個企業設立的初衷就是這個企業是完全出口的,大部分原料也是在外面來的,保稅區里加工做完,然后出口,換取外匯,來平衡上 海通用需要的外匯的壓力,當時最初設立在保稅區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便利,因為它的原料大部分也是從外面進來的,做完以后出口,又方便,又便利,又好。
但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外銷的訂單減少了,但是國內市場起來了,當時在外交部保稅區的加工企業面臨一些 問題,它的內銷比例越來越大,外銷可能只占10%、20%,隨著供應商的本土化的開發,供應商也是中國的,使得它的制造非常復雜,有時候管理不善,萬一管 理不是那么精細的話,就容易出現問題,這個也是保稅區后來,因為這些企業都變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貿易形式,但后來又變成以內銷 為主了,在保稅區反而有時候不方便了。我覺得自貿區的成立再一次給在區內的,尤其是時間比較長的制造業的業態,它們有一些機會重新來審視怎么樣更符合它們 的一些情況。
另外,我還注意到王局長講,自貿區將來在一些展覽展示方面的便利,其實我當時在外高橋保稅區碰到不少問題,比 如說我們是一個亞太區的總部,我們汽車行業經常會有改裝,把一些新的技術裝到一個車里面去,那個車得進來,首先進來也不方便,因為這個不是標準車,這都是 在國外人家很多工程師完全改裝了,殼子可能還是原來的殼子,但是里面都改了,進到保稅區,出關就有問題,我們這個車要拉到奇瑞給奇瑞看,從保稅區出去又是 問題,但是這個車以后還得要回,比如在美國做的或者歐洲做的,全世界就有兩輛,到時候還要回去,這個非常復雜,雖然當時我們是在一個保稅區里的企業,但是 這些問題每次都是頭痛得不行,我覺得自貿區能夠有更多的便利,這些企業,尤其是總部設置在自貿區的話,有些需求還是一樣,像零部件行業的有些需求還是有。 自貿區的一些政策的話,能夠允許它有更大的空間來嘗試這個東西。我是非常期待,因為確實以前是有非常切身的一些感受,特別是從90年代到現在,零部件的變 化非常非常大,與時俱進,我們覺得自貿區的設立確實為這些企業又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