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前,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在影片《機器人總動員》中塑造出了一個經典機器人形象——瓦力。影片中,清掃地球垃圾場的機器人雖然日復一日地工作,但“內心”始終懷有“希望”,并且認為“我不要只是生存,我要活得有意義”。如今,與瓦力相似的兩輪機器人相較過去,進化發展得更加完善。人們期待著智能機器人的行動更加靈活,未來承擔起更多工作。
一款被稱為“噩夢誘惑”機器人 能自如跳過障礙柵欄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科技頻道報道,谷歌“字母表”母公司旗下波士頓動力公司最新推出一款名為“噩夢誘惑”機器人。它與波士頓公司此前售賣的“機器狗”不同,簡直是個可以自由旋轉的花樣滑冰運動員,能自如跳過障礙柵欄。
已經成型的“噩夢誘惑”造型怪異,前端安裝有黑色主機,用來代替機器人的頭部。機器人身高2米,軀干模仿人類四肢,由鋼鐵制成。雙臂細長,有三個關節,可自由揮動。兩腿粗壯,分為兩段關節,手腳都安裝上了能夠360度旋轉的滑輪。機器人在地面上可以自由站立或四肢落地,能夠調整四肢動作與關節彎曲程度,完成原地旋轉等高難度的滑行任務。
不僅如此,研發測試中,它雖然有100磅的重量,但活動靈巧,能舉起重物,還能自如地穩穩跳下1.3米高的平臺。有了波士頓公司之前制造的“機器狗”做鋪墊,它可以在雪地中穩步前行,可以自己開門,上下樓梯。即使受到外力猛推,它也能保持很好的平衡,被粗暴推倒后也可以重新爬起來。由于安裝了智能認知系統,它不僅可以接受遠程指令,還能自動追蹤目標物的位置。“手柄”內置充電電池,能夠同時以電力操縱電動和液壓兩個行動系統,且能驅使機器人至少行走24千米的路程。
研發之初,“噩夢誘惑”機器人被取名為“手柄”,它渾身上下都連接著線路。但在今年2月,谷歌內部流出的測試視頻中可以看到,它已經“掙脫束縛”,自如行動,動作流暢自然,不僅能做標準的俯臥撐,即便在崎嶇的山路、草坪上行走也沒問題。
人類需要更加高效的機器人 使用輪子比“腿”更快捷
波士頓研究人員介紹,為研發“噩夢誘惑”,谷歌使用了機器人領域過往研發的諸多動力學理論,四足與兩足機器人在平衡和移動操作原則中的優勢都被借鑒。只是“噩夢誘惑”全身只有10個驅動關節,相較之下,并不算復雜。
整個研發過程中,波士頓動力公司一直對它做低調處理,從未公開過這款輪式直立機器人的相關信息。此前只有公司創始人馬克·萊伯特在與投資者交流的會議上曾展示過。此后,參會的風險投資家史蒂夫·尤爾韋松將會議上關于“噩夢誘惑”的演講視頻上傳到了國際視頻網站上。
萊伯特將新型機器人描述為,一個結合了車輪與支架的動態系統,能夠時刻保持平衡,知道如何控制全身的重量分布,并擁有豐富的知識。過去,人們常常認為機器人必須和人類一樣使用“腿”和“手”來行動,但機器人制作時就注定比人體更加“強大”,從速度上考慮,使用輪子比“腿”更加符合要求,而已研發出的智能系統同樣適用于兩輪或四輪情況下的平衡。萊伯特認為,“手柄”的出現既是實現人們長久以來對智能機器人的各種期待,也是實現了相應的噩夢。
谷歌“字母表”公司在2013年買下波士頓動力公司,但又在去年3月掛牌出售該公司。當時內部高管表示,該公司想要“花費10年”時間研發產品的想法不切實際,并且日本豐田和美國亞馬遜等大公司都有購買該公司的興趣。如今波士頓力推“噩夢誘惑”機器人,公司售價也許將再次被抬高。
它的出現在挑戰人們的想象 這個領域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亞倫D·艾姆斯是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他認為谷歌出售波士頓動力公司是個錯誤。實驗室中的科學進步雖然花費時間,但的確能夠應用于現實世界,有時還非常有用。研究機器人本就是一個科學概念,公眾與公司高管自然很難把握。在不久的將來,用來處理家務的機器人就會擁有巨大的上升潛力。
在尤爾韋松將“手柄”測試視頻曝光時,波士頓動力公司就立刻要求視頻網站對新機器人的動作效果進行模糊處理,以免關鍵信息外泄。但網絡四通八達,高清視頻的流傳迫使其放棄追究視頻泄露的意圖。而尤爾韋松在臉譜網上發布了一則消息,稱“現在可怕的機器人已經有了輪子,可以到處跳躍!”
然而,萊伯特卻在那場舉辦在貝弗利·威爾遜酒店的會議上毫不掩飾地夸耀,它之所以被取名為“手柄”是因為它最終是要被用來“處理對象”。“手柄”比普通有腿機器人更高效,它能在一小步的距離內移動相當重的物體。更進一步的說法是,它參考了熊型機器人,因此擁有粗壯有力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