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南方日報記者從惠州全市發改(糧食)經信統計調查系統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目前惠州已有機器人應用企業70家。圍繞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和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今年惠州將加快推廣智能制造,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建示范車間、示范工廠、示范企業和示范基地,并大力推廣機器人,力爭機器人應用企業達到100家。
去年工業投資813.5億全省第三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數據顯示,去年惠州全市214項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6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12.5%。991宗億元以上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9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5.5%。完成工業投資813.5億元,增長13.5%,總量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珠三角第4位;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39.7億元,增長32.4%,總量居全省第2位。
惠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胡建斌表示,今年要突出抓項目、抓投資、抓穩增長。要借助深圳東進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優質項目,抓好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大力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和“放管服”,加強經濟運行的監測管理,為穩增長注入強大后勁。
市發改局局長徐毅介紹,將加快推進全市230宗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科院“兩大裝置”、贛深客專、廣汕客專、深圳地鐵14號線惠州延長段、惠州地鐵1號線等項目建設。
徐毅稱,今年將大力實施“海綿行動”,重點在打造百里濱?,F代產業帶、百里高鐵創新產業帶、坪新清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開展研究。加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沿海經濟帶建設、特色小鎮建設等問題研究。
力爭智能化技改示范企業達30家
市經信局局長吳欣介紹,2016年,惠州新一輪工業技改成效明顯,全年推動375家規模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39.7億元,增長32.4%,總量居全省第2位;151個項目獲得2.2億元的國家、省、市技改專項資金扶持。
吳欣稱,在智能制造產業方面,惠州起步良好,已有智能制造骨干企業5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業20家,機器人應用企業70家,新增應用設備1684臺(套),規上企業設立企業技術中心43家;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155家,2016年實現總產值424.4億元,增長20.4%。
瞄準智造高地,2017年惠州將加快推廣智能制造,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建示范車間、示范工廠、示范企業和示范基地,力爭申請認定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1個,累計申請認定智能化技術改造示范企業30家。
今年,惠州還將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促進生產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機器人應用企業達到100家、新增應用設備超過1800臺(套)。按照目標,今年將引導4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培育發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
發力北斗大數據中心、VR
作為支柱產業,惠州的電子信息業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如何搶占前沿領域?
吳欣透露,將以舉辦2017中國手機創新周和第六屆“云博會”為契機,加快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世界手機之都”建設,服務跟進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園區、伯恩光學等項目建設。同時,培育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爭取在北斗大數據中心建設及應用、虛擬現實(VR)等方面取得進展。
今年,惠州還將建設云計算智能服務平臺,并著力發展大數據產業。例如,制定全市大數據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方案,組建惠州市大數據行業協會,孵化培育大數據企業,支持企業打造工業大數據應用及服務平臺示范項目。
惠州一直有“汽車整車夢”。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惠州試圖“圓夢”的突破口。那么,接下來有啥大動作?
據介紹,惠州將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合作,引進和培育一批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整車制造和零部件企業,重點推進億鼎、欣旺達、科利達等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推動比亞迪、德賽、億緯鋰能等相關企業擴大產能。
數讀
去年惠州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489.35億元,增長10.6%,高于全市GDP增速2.4個百分點,增加值總量占全市GDP總量的43.6%,占比為歷年來最高。
惠州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規模達7500萬元,截至去年底累計向248家企業發放了17.28億元基金貸款,貸款平均利率比一般銀行利率下降0.5—1個百分點。
去年市發改局開展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成本等6個定調價成本監審項目,共核減2.6億元不合理成本費用。受理價格舉報、投訴及咨詢案件共309件,辦結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