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趨勢當前,在這個趨勢下,動力電池成為整個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環節。而鈷、鋰這些稀有金屬原材料的價格也因現階段的供需失衡而瘋狂上漲。
A股的“鋰礦雙雄”之一贛鋒鋰業披露了鋰電池業務的毛利率,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贛鋒鋰業可謂是近幾年A股當中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之一。在2015年6月股災前,它的股價在19元左右,之后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跌到了最低的7.8元。市場傾盆而下,投資者需要找避風港的時候,他們選擇了鋰電池的龍頭企業。
第一輪,贛鋒鋰業從2015年7月開始用了一年的時間從7.8元漲到了40元。第二輪,也就是從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開始,贛鋒鋰業從25元漲到如今的95元。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市值,飆升了11倍。其他的鋰電池概念股漲幅雖然沒有太多,但仍然非常可觀。這足以說明整個市場,對于動力電池需求的迫切。
好,現在我們說有意思的事兒,贛鋒鋰業在財務報表中披露了鋰電池業務的毛利率:
2015年12月披露的鋰電池業務毛利率為20.13%;
2016年6月,鋰電池業務毛利率為11.15%;
2016年12月,鋰電池業務毛利率為10.6%;
2017年6月,鋰電池業務毛利率為-11.42%。
可以看得出來,這項業務的毛利率在快速下降。而贛鋒鋰業的業績上漲主要依賴于有色金屬的冶煉及加工這項業務。同期這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一倍,而歸母凈利潤增長了十倍。
由于其他的鋰電池大廠,如天齊鋰業和比亞迪都沒有單獨披露這一塊的業務,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與之相比較。
中日韓在鋰電池行業是三足鼎立,共計占據了97%的市場份額。由于我國的量產能力向來是無人能及的,在2015年中國鋰電池的總產能就已超越了日本和韓國。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達到了78.4億支,同比增長40%,優勢繼續擴大。產業規模達到1280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據福布斯新聞網報道,預計我國鋰電池在全球占比將從2016年的40%上升至2020年的70%。
說到產業,尤其是和日本相比,人們常常會說“我國大而不強”,在鋰電池領域同樣如此。在核心技術上確實存在著差距。但另一個事實是,某一個產業一旦由中國大規模生產,那么該產業就會迅速“白菜化”,利潤率會不斷降低。贛鋒鋰業披露的數據正好吻合。
日產出售AESC電池業務也可能是一個例證。據悉,日產和NEC幾乎剝離了全部的鋰電池業務。
日產這么做也許有其他的現實因素考量。但中國鋰電池產業的快速崛起,規模化競爭不斷加劇,帶來的產業低利潤水平也是不爭的事實。
鋰電產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程度。僅僅依靠鋰電池已經越來越難得到利潤了。擁有上游的鋰礦等重要礦產,并擁有冶煉加工標準化原材料的能力,都成為了該行業的競爭要素。
動力電池產業的競爭,早已不僅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在產業鏈上,大體可分為上游以理為主的稀有金屬礦產資源開發,中游的冶煉加工和回收能力,以及下游的鋰電池材料為主的儲能產品。如本文提到的贛鋒鋰業,雖然下游鋰電池業務不賺錢,但是在上游和中游已經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