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信委主任王剛介紹稱,在建設5G車聯網方面,北京將加快推進智能網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舉措包括,推動北京成為5G車聯網重點示范應用城市,2020年在重點區域完成5G車聯網建設;支持5G車聯網芯片、通信基站、路側單元、車載終端等聯網關鍵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
據了解,目前北京已率先啟動5G試驗網建設,部分區域已開展5G遠程駕駛、自動駕駛等應用;北京城市公交車輛已實現衛星定位全覆蓋,機場高速等7條高速公路實現視頻監控及斷面交通流檢測全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車聯網的建設,《白皮書》還明確了北京市在2022年“形成滿足高級自動駕駛(L4級別)要求的智能網聯汽車完整技術體系、技術水平進入全球第一梯隊、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運營區域超過500平方公里、智能網聯汽車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的近期發展目標。
為實現一系列產業發展目標,王剛表示,北京將推動實施6個方面14項具體行動任務,包括發展車路協同智能路網技術、建設動態高精度地圖基礎數據平臺等。同時,北京還將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政策保障體系,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推廣獎勵辦法和吸引社會資本共同設立智能網聯產業子基金。
事實上,近年來北京一直在不斷出臺政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2016年11月,北京市經信委發文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創新前沿產品;2017年12月,北京市又發布指導意見,提出構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體系。
在此背景下,北京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產出相關成果。目前,百度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北京企業還建設了全球首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道路,開發的低速無人環衛車已經服務于雄安新區,累計測試超過30萬公里。
根據《白皮書》披露的數據,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多數企業已進入規模化融資階段,A輪、天使輪的占比分別為24%、21%,完成上市的企業占比9%,C輪、D輪為3%和2%;同時,在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上,截至今年10月中旬,北京已開放社會道路44條、累計123公里,已有8家創新主體獲得測試資格,35臺自動駕駛車輛取得測試牌照,實現安全測試里程6.1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