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車市下行壓力加大 零部件行業務實面對生存問題
在剛剛畫上句號的2019年,車市下行壓力下,零部件行業不可避免受到波及。面對新車銷量下滑、整車企業壓價、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零部件行業運行狀況如何?2020年車市行情很可能進一步走低,零部件企業又有何應對措施?前不久,2019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運行和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河南鶴壁舉行,包括行業專家和零部件企業代表在內約200人出席會議并就上述問題展開廣泛討論。

■行業發展明顯放緩 企業承壓不進則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車銷量或同比下滑8%。而對于2020年的局面,雖然不同機構的預測不盡相同,但車市繼續走低已成為共識,很多零部件企業也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處在汽車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企業,身受車市下行所累,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構成,零部件業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既有產業自身發展規律造成的,也有宏觀環境帶來的。”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在正確認識我國車市發展形勢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汽車產業仍然存在整體技術儲備薄弱、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核心技術缺少突破等長期性問題;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傳統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等影響市場發展的短期性挑戰。
盡管與會的一汽富維、北京海納川、廣汽零部件、青特集團、三環鍛造、航盛電子、玉柴、天海集團等頭部企業2019年經營業績有所增長,有些零部件供應商甚至保持了兩位數的提升,但它們也感受到較大的壓力。事實上,有些中小零部件企業已處于停產倒閉的狀態,而且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20年零部件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師建華直言,汽車零部件迎來了大考之年、不少企業迎來了生死之年。零部件供應商要正視產業發展規律,只有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發展壯大,才能真正對汽車強國的構建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有前途的企業,就要拼命往上提升;沒有的,趕緊考慮出售,趁早賣還能賣個好價。對零部件企業來說,不進則退,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往上走,要么早點收場;當然,走聯合之路也是一種選擇。”他說。
■配套外資壓力較小 接單不能來者不拒
“我們70%的業務來自北京奔馳,因為2019年北京奔馳的發展不錯,相應的海納川實現了超過10%的業績增長,使得整個企業的營收略有增長。但北京奔馳之外的配套業務,盈利性普遍較差,超過一半是虧損的。”北京海納川副總裁張文兵說。航盛電子總裁楊洪也表示,公司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產汽車全球市場的訂單。據了解,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受整車企業影響極大,2019年業績有所增長的零部件企業大多得益于對豪華品牌或外資整車企業配套,而大部分為自主品牌配套的零部件企業都處于業務下滑甚至虧損狀態。
同時,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不少有出口業務的零部件供應商發展不利。據天海集團董事長張景堂介紹,該公司對美出口的零部件主要供應通用汽車和FCA,因為采用對方保管的形式,2019年上半年所受影響不大,但一旦加征25%的關稅政策“落地”,將給企業每月造成1億多元的損失。
而即便配套的整車企業業務量沒有降低,零部件供應商也面臨不小的降成本壓力。一汽富維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企業面臨很大的降本壓力,這就需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效率,做好內部管理,降本增效。
張景堂認為,面對當前的市場環境,零部件企業要從“在增長中尋求增長”轉變為“在存量中擴大份額”,特別要做好產品及客戶結構調整,不能來者不拒,要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敢對風險較大、利潤較低的業務合作說“不”,為造車新勢力配套的時候要尤其謹慎。張文兵也強調,面對新項目要保持謹慎,要做好傳統業務夯實基礎,待市場好轉再謀求新的發展。
■強化研發加強整零合作 敏銳感知市場需求變化
張景堂說:“合資汽車品牌下探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消費水平的產品,要在供應鏈環節降成本,開始尋求本地化配套;自主汽車品牌要提高產品質量與合資品牌競爭,不僅要求配套供應商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對所采用零部件的品牌也有要求。這就是自主零部件企業面對的現實情況。”
除背靠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整車企業贏得發展機會之外,頭部零部件企業將在市場下行中保持增長的原因,歸結為提前做好市場預判、強化技術研發。只有掌握前瞻性技術,提升產品質量,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增強抗風險能力。張文兵提出,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零部件企業要提前布局,增強自身技術實力,介入整車企業的研發工作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方面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發,提前一步掌握整車企業需求。一汽富維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作為一汽集團的配套企業,一汽富維一直加強與整車企業密切合作,提前掌握紅旗、解放品牌在智能座艙等方面的需求,做好產品研發,滿足整車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配套需求。
面對新技術需求,除加大自身研發之外,零部件企業還可主動采取并購、合作等方式,拓寬渠道,增強自身競爭力。寧波繼峰總經理助理梁劍表示,該公司2019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完成了對德國格拉默公司的收購。這種對更具實力企業的收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實施收購的零部件供應商增強競爭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對供應商而言,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自主研發,提升自身能力。整車行業此前合資較多,有種說法叫‘以市場換技術’,但現實給我們上的一課是必須謀求自主發展。零部件企業就得缺哪兒補哪兒,實現國際化發展,能合作的要合作起來,把自身更多的力量集中到不能開展合作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