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 | 蓋世汽車CEO、蓋世汽車資訊部總編 周曉鶯
撰文 | 蓋世汽車編輯 解全敏
“以往,外資企業也都強調本土化,但現在的本土化要求更加深入。”在最新一期蓋世汽車C Talk高端系列訪談中,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粘合劑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副總裁安娜如此表示。
事實的確如此。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和壯大,眾多外資企業不斷深化在華業務的本土化程度,除提升本土生產能力之外,也加大推動本土化研發,以更加貼近中國市場,滿足這一市場的特色需求。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外資車企們的設計或研發中心不斷落地中國。據蓋世汽車了解,近兩年,戴姆勒、保時捷、現代、福特等眾多外資車企宣布在中國設立新的設計或研發中心,例如在今年1月,位于上海的全新福特中國設計中心正式啟用,今年3月,梅賽德斯-奔馳上海研發中心正式成立,此前其北京研發中心也正式啟用。
在外資車企爭相加快本土化研發的同時,上游供應商們也在將研發重心向中國轉移。安娜坦言,以往,外資企業可能主要是把國際的成熟產品引入中國,再在中國做本土化應用,但現在則需要本土研發,要根據本土市場的需求做研發。
事實上,漢高是較早在中國進行研發投資和布局的外資企業,2007年便在上海張江建立了技術開發中心。據悉,該中心雖也承接一些全球的項目,但其主要工作是進行本土研發,服務于本土市場。
安娜表示,近些年,漢高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力度,不只是增加了員工數量,也提升了員工素質,現在漢高對研發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能只是簡單地去做本土化,而要真正從底層設計開始建立研發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她補充道:“正如中國的車企在引導全球汽車行業的潮流,對于我們供應商來說,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創新也將引導我們全球技術的發展。”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粘合劑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副總裁 安娜
當然,這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關系匪淺。安娜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現在的領先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很多新的產品或技術需求都來源于新能源汽車,“以往是把國外的經驗移植到中國來,現在我們必須跟進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需求開發相應的產品。“
舉例來說,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本身比較重,而這會降低其續航里程,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減重要求要高于傳統汽車。基于此,在車身材質的選擇上,新能源車會更多地采用鋁材,而采用鋁材則會對整車制造工藝提出多方面挑戰,其一便是,使用了鋁材之后,用傳統磷化的方式做金屬表面處理,會產生大量的殘渣。
據悉,漢高獨特的薄膜處理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且具備多重環保意義。一方面,處理液中不含有磷酸和重金屬;另一方面,產生更少的廢渣,降低固廢處理的成本;此外,不同于傳統磷化技術需要在高溫下進行操作,薄膜處理技術可以在常溫情況下去操作,所以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安娜提到,現在主流新能源車企都在用漢高的薄膜前處理線。
除了要解決減重及相關需求之外,在車型設計過程中,新能源車企還需要著重考量汽車的安全性,也即:如何在實現汽車輕量化的同時保證汽車達到碰撞性能的要求。而在這一方面,非金屬材料大有用武之地。據蓋世汽車了解,如今漢高非金屬材料解決方案在減輕汽車白車身的重量的同時,更能提升汽車的碰撞性能。
據安娜透露,漢高與中國新能源主流車企都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其中有幾家車企更是其戰略合作伙伴,“我們和戰略合作伙伴的合作,不僅限于全產品線的產品合作還包括漢高提供的結構設計解決方案,我們的設計工程師參與到整個車型的設計研發過程,可以說是與車企一起來做車身的設計解決方案。”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產品及研發布局之外,漢高在供應鏈體系上也在適應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業界周知,前幾個月爆發的新一輪疫情對汽車供應鏈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這促使相關企業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體系,漢高亦是如此。
安娜表示,在疫情期間,漢高發揮了自己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的優勢,“我們不僅在國內有十家工廠,在疫情期間我們還可以調動我們全球的資源,所以在物流的穩定性以及供應的穩定性方面,我們非常有韌性,能夠迅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另外,在疫情之后,漢高也在對供應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舉例來說,我們在做‘SH plus one’的解決方案,增加上海以外工廠的供應。當然,我們中國的工廠也服務于整個亞太區,我們現在也在考慮‘China plus one’的解決方案,以漢高亞太區工廠靈活供應區域內客戶。”
總而言之,漢高正在深度布局中國汽車市場。那么,漢高對這一市場具體有哪些深度見解?在這一市場又有著怎樣強勢的業務布局?后續的發展重點及規劃是什么?在本期蓋世汽車C Talk高端系列訪談中,安娜給予了詳細闡述。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粘合劑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副總裁 安娜(左)與蓋世汽車CEO、蓋世汽車資訊部總編 周曉鶯 (右)
以下為訪談實錄對話
周曉鶯: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C TALK訪談欄目!很高興在今天邀請到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粘合劑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副總裁安娜女士,歡迎安總!
首先有請安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漢高中國汽車OEM事業部的基本情況。
安娜:漢高中國汽車OEM事業部隸屬于漢高粘合劑技術業務部,直接服務主機廠,產品涵蓋汽車制造的三大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產品包括金屬前處理,各類粘接和NVH材料,以及采用非金屬材料增強車身的結構設計服務和產品。目前在全球市場上90% 以上的汽車中都能找到漢高的產品。
在2021年極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下,包括疫情反復、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飆升,漢高亞太汽車OEM事業部仍然實現增長。
“‘Local for local’才是在中國市場上勝出的關鍵”
周曉鶯:近些年,中國汽車市場受到非常高的關注,它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您對中國汽車市場近些年發展的總體看法是什么?
安娜: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降低了新能源企業的進入門檻,消費者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以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高競爭力的產品,搶到了市場的先機。
我認為,中國汽車市場這幾年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本土企業還徘徊在相對低端的定位上,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中國本土品牌終于走到前沿,走到高端豪華品牌,打造了高端的用戶體驗和形象。
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的加速滲透已經不可逆轉,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預計將達到500萬輛,眾多車企已經公布了2022年銷量目標,基本都設定在兩位數增幅。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市場的加速發力將使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擁有安全、可靠的車型和注重的客戶體驗的車企將有更好的發展。
周曉鶯:提到中國車企,大家經常講到的一點是,它的速度非常快,非常看重于創新。反過來我們看汽車供應鏈,它的鏈條很長,周期也較長。那么車企速度的加快,會不會給以往以穩健見長的外資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挑戰?
安娜:是有一定的挑戰。單從汽車產品周期來看,以往傳統車企推出一輛車至少要36個月的周期,而新能源車企已經把周期縮短到18-24個月,他們在加快推出產品,自然也要求上游供應商要同時加速,所以我們的反應速度要比原來加快很多。
周曉鶯:所以原本從國際引入產品到中國的方式,現在可能行不通了。
安娜:是的,本土化非常重要。以往我們也都強調本土化,但現在的本土化要求更加深入。例如就產品研發而言,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外資企業可能主要是把國際的成熟產品引入中國,再在中國做本土化應用,但現在我們要本土研發,要根據本土市場的需求做研發。
我認為,不只是供應商,外資車企也是一樣的。外資車企在燃油車中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車型導入基本以歐美市場設計車型再進行本土化。在電動車市場,中國本土車企已經在很多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原有的車型導入模式已經很難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Local for local”才是在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上勝出的關鍵。特別是電動汽車的主流客戶群體年輕化,對中國品牌的認可更高,而且在人機交互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車型研發的自主性需要貼近客戶。
周曉鶯:這個趨勢很明顯。總的來看,外資企業全球化1.0是賣產品,就是把成熟的產品導入到中國等市場,全球化2.0是基于本土做一些服務,現在到了全球化3.0,正如您提到的,要研發本土化。那么在研發本土化方面,漢高的進展如何?
安娜:漢高是較早在中國進行研發投資和布局的外資企業。盡管這一技術開發中心也承接一些全球的項目,但主要工作是進行本土研發,服務于本土市場。近些年,漢高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力度,在增加了員工數量的同時,也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漢高對研發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只是簡單地去做本土化,而是真正從底層設計開始建立研發和創新能力。
事實上,正如中國的車企在引導全球汽車行業的潮流,對于我們供應商來說,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創新也將引導我們全球技術的發展。
周曉鶯:很多決策者利用疫情居家的時間來做深度思考,能否分享一下您在這段時間里思考的最多的問題?
安娜: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供應鏈的穩定性是極為重要的。在疫情期間,我們發揮了自己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的優勢,我們不僅在國內有十幾家工廠,在疫情期間我們還可以調動我們全球的資源,所以在物流的穩定性以及供應的穩定性方面,我們非常有韌性,我們能夠迅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除此以外,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都是居家辦公,而居家辦公的前提,其實是現在數字化互聯網的辦公環境允許大家通過遠程的方式去工作。所以我也在思考,如何去擁抱數字化。這不只是指遠程辦公,在疫情結束之后,我們還要進一步提升遠程技術服務、在線支持等方面的能力。另外,接下來我們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配合數字化工廠的轉型,我們也有這樣的基礎,只是說以前需求沒有這么迫切,而現在則有必要提到日程上來了。
“漢高與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均有良好合作”
周曉鶯:前面提到,漢高的產品品類很多。能否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一下漢高的產品優勢?
安娜:如今很多新的產品或技術需求都來源于新能源汽車。
舉例來說,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本身比較重,會降低其續航里程,因此在車型設計過程中,減重的要求要高于傳統汽車。基于此,新能源車車身會更多地采用鋁材,而采用鋁材則會對整車制造工藝提出多方面挑戰,其中之一便是,使用了鋁材之后,用傳統磷化的方式做金屬表面處理,會產生大量的殘渣。
漢高獨特的薄膜處理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且具備多重環保意義。一方面,它不會再去使用傳統磷化的磷酸,包括一些重金屬;另一方面,它產生的廢渣更少;此外,不同于傳統磷化技術需要在高溫下進行操作,薄膜處理技術可以在常溫情況下去操作,所以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安娜表示,現在主流車企都在用漢高的薄膜前處理線。
另外,大家都知道,鋁材剛度比傳統鋼材要低的多,所以在車型設計過程中還要考量汽車的安全性,也即:如何在實現汽車輕量化的同時保證汽車達到碰撞性能的要求。而在金屬材料已經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我們的非金屬材料則可以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我們從設計端就可以參與到整個車體的設計,然后結合我們的非金屬材料增強件解決方案,可以在實現汽車輕量化的同時保證汽車安全性。在這方面,我們現在也在與很多主流的新能源車企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有汽車業務,漢高在航空航天以及其它領域也有產品。而在航空航天領域,復合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我們可以把我們在航空航天領域用的材料降維應用到汽車上面。復合材料現在在汽車領域雖還沒有成為主流,但它一定是未來趨勢,我們已經跟很多車企在做一些前瞻性的開發工作。
漢高綜合性車身結構產品組合;圖片來源:漢高
周曉鶯:前面您提到,漢高產品在環保方面有重要意義。能否具體介紹下漢高汽車相關的產品是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理念的?
安娜: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導者,我們希望在負責任地塑造企業未來和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為可持續發展開拓全新的解決方案。“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是漢高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實現相關宏偉目標的核心。在生產、使用、回收過程中,漢高全面貫徹綠色環保理念,以節能減排,減少碳排放量為目標,重視產品安全性。未來,漢高也將繼續投資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研發更為環保可持續的產品解決方案。漢高的目標是在2025年所有包裝將實現100%可回收或可重復使用。
周曉鶯:那么反過來看,這會不會導致產品價格貴?
安娜:引入新技術確實會帶來成本方面的影響,但是就漢高而言,我們會以客戶能夠接受的價格和成本去引入一些新技術,包括前面我們說到的非金屬替代方案,它可以增強鋁的強度,尤其能夠在車身碰撞的時候提高更好的安全保障,而這一方案不僅能提升整個車的性能,對車企來說,它本身也是一個降成本的方案。
周曉鶯:前面您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助力了漢高OEM業務的拓展,能否介紹一下漢高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業務開拓情況?
安娜:目前,漢高在中國已經向絕大部分新能源客戶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客戶全面推進漢高的解決方案,包括前處理、膠粘劑、結構件。我們與中國主流新能源車企均有非常良好的合作,我們的合作包含了我們整個產品線的合作,另外因為我們的設計方案需要跟車型的設計結合起來,所以我們是從早期就參與到整個車型的設計研發過程中,可以說是與車企一起來做車身的設計解決方案。
漢高始終堅持立足中國,扎根本土,我們在上海有先進的技術中心,可以提供工程與物理評估服務,幫助客戶在正確的位置選擇正確的材料。通過充分利用我們的NVH產品組合,我們可以真正幫助提高未來車輛的乘客舒適度。
周曉鶯:新能源車企其實可以分幾大類,有一些屬于新的進入者,他沒有很多包袱,他會有新的理念,有一些屬于傳統的大廠,他成立一些新品牌來做,還有一些傳統車企,他會自己來完成電氣化。漢高與這三類企業應該都有一些合作,那么在您看來,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有什么共同點或是差異嗎?
安娜:漢高的粘合劑技術業務今年剛好是100周年,漢高粘合劑業務也見證了汽車行業的發展,作為一家德資企業,我們與歐美車企的有非常悠久的合作歷史。同時,漢高作為一個專注技術創新的公司,我們和新能源車企也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新能源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因為沒有歷史包袱,會更勇于創新,對于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也有更前沿的想法,跟漢高在新產品的合作也更多。
周曉鶯:相當于是走到了一個無人區。
安娜:是的。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團隊是非常有創造力的,他們也愿意去嘗試一些沒有做過的事情。
“要勇于去挑戰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周曉鶯:安總您是在2020年加入漢高,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那個時間其實剛好是汽車行業的一個低谷。您在這個時候進來會不會壓力很大?
安娜:汽車行業處于在低谷徘徊的一個階段,但是整體來看,我覺得汽車行業始終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尤其是已經占到全球將近1/3的中國汽車市場,同時新能源車的出現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對我來說,進入漢高好像沒有適應期,直接就很融入。首先,我接手的團隊是非常優秀的團隊。漢高是一個對員工素質要求很高的公司,同時又大力投入員工的職業發展。而我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幸運的是,我跟我們的團隊從理念到工作方式都很契合,我也得到了他們全方位的的支持。另外從我的領導風格來看,我做目標管理,我會給我的團隊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引導每個人都能發揮能動性、激情、創造力。
周曉鶯:其實放權要有很強的信任,另外在平時也要有一些非常好的機制讓大家能夠去做事情。
安娜:是的。我進入漢高之后做了幾件事,首先是制定市場戰略,清晰市場定位,然后跟整個團隊做積極的溝通,除了我自己跟領導層團隊的月會以外,我們每年也會安排幾次員工大會,有線上有線下。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清楚的知道我們的業務目標和戰略。在理解和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合力去實現目標。
周曉鶯:這讓我想到了孫子兵法中所說的“上下同欲者勝”。
周曉鶯:我們看到,現在汽車行業涌現很多新技術,也帶來很多的職場新人。從您的從業經驗上來講,你有什么好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們?
安娜:說到經驗和見解,我想說幾點:一、職場是馬拉松,不必糾結是否贏在起跑線;二、要選擇自己擅長的賽道,每個人的路都不同,不要盲從主流,市場的變化不能控制,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能力;三、不計較一時得失,付出的總有回報,準備好自己,機會到的時候可以把握;四、要勇于去挑戰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回頭看,我覺得自己發展最快的時候正是挑戰最多的時候,所以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迎接一些挑戰,主動地去改變。
周曉鶯:在您的分享中能感受到您有很強的韌性,目標感很強,在目標確定好之后也會往這個目標不斷貼近,堅持往前走。那么回顧以往,您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安娜:我覺得來源于工作的成就感,其實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就我而言,最有成就感的是,把一個業務從無到有做起來,實現從0到1的突破,一旦你有這樣的經歷以后,再碰到的一些日常的小挑戰或是問題,你會覺得都不是問題。
周曉鶯:所以回過來看,很多難的經歷,反而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