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去年將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列入“一號重點工程”以來,以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立了湘江保護與治理委員會,由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親自掛帥,整合政府及省直各部門的優勢,在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積極探索部門聯動的新模式。
湖南省啟動了湘江保護與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將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工作劃分為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婁底錫礦山、郴州三十六灣和衡陽水口山等湘江干流五大重點整治區域,針對這五大重點整治區域的不同特點,探索實施“一區一策”新路子,并確定由不同職能部門進行指導。
同時,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國土部、水利部和其他國家部委大量政策與資金支持。
近年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共投入資金180億元,淘汰退出涉重金屬污染企業893家,僅今年就完成污染治理項目255個。由于措施得力,自去年以來,湘江干流和流域飲用水水源地斷面水質重金屬因子全部達標,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部門分工明確解難題
今年4月,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主持召開湘江保護與治理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挖掘省直部門政策優勢和資金潛力、推進湘江流域治理提出明確要求:針對株洲清水塘重污染企業集中的特點,確定由省發改委牽頭負責指導這一區域重污染企業的關停搬遷工作;根據衡陽水口山和湘潭竹埠港環境風險較大的特點,明確由省環保廳牽頭負責指導衡陽水口山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湘潭竹埠港重污染區整體退出;根據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生態破壞嚴重、飲水安全問題突出、河道淤積嚴重、尾庫隱患等突出問題,明確由省水利廳牽頭負責指導這一礦區整治工作;針對婁底錫礦山亂采濫挖、水土流失嚴重等特點,明確由省國土資源廳牽頭負責指導婁底錫礦山解決工業企業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
根據湖南省政府決議,上述各省直部門積極對接相關市政府,及時提出相應的治理意見,切實承擔起責任,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各牽頭單位根據五大重點整治區域的具體情況,大膽探索,實施“一區一策”進行治理。
湖南省發改委指導株洲市積極對接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試點,將“一號重點工程”與產業轉型、“兩型社會”建設、環保創模、城市建設相結合,同時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持,去年以來共發行湘江治理債券108億元。
湖南省水利廳會同郴州市政府,就三十六灣礦區治理采取“休克療法”,在礦區實施打非治違,砌墻擋石,攔河阻沙,清淤護堤,廢水深處,覆土還綠。
湖南省國土廳指導婁底市政府突出抓好錫礦山區域復綠、遺留砷堿渣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避險安置等民生工程,礦區內兩條重點河流青豐河、漣溪河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有望年底前全面完成。
湖南省環保廳指導衡陽市狠抓水口山有色循環產業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園區發展與推動有色產業整治整合、化解區域環境風險隱患緊密結合,指導湘潭市政府推進竹埠港地區重污染企業整體退出,28家污染企業均已簽訂搬遷協議,近半數企業已經完成廠房、設備拆除工作。
省領導實地調研促進展
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肇雄近期分別對五大重點整治區域逐一進行了深入調研,督促相關區域及牽頭單位加快推動綜合整治有關工作。
8月25日,陳肇雄一行赴衡陽常寧市水口山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考察水口山歷史遺留固廢物項目時,陳肇雄要求有關部門迅速推廣一批簡單適用、見效快的技術,加快推進重金屬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在中國五礦金銅項目建設工地,陳肇雄要求企業從源頭控制污染,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8月26日,在由湖南省發改、國土、環保、水利等省直部門和湘江流域8市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湘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座談會上,陳肇雄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有力有序推進五大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湘江干流規模養殖退出工作,進一步推動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更好更快見到實效。
陳肇雄強調,湘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事關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緊抓實抓好。當前,湘江流域綜合整治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要嚴格按照整治方案狠抓工作落實,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支持、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要全面拓寬融資渠道,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方針,運用市場化機制督促企業加大治污投入。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根據不同區域特點,推進若干治污工程,一個一個落實到位,確保按期完成五大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規模養殖退出工作目標任務。
出席會議的湖南省副省長張碩輔指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科學規劃,明確責任,精細服務,確保穩定,加快推進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同時要借助這一契機,推動養殖業經營主體、組織形式、養殖規模等創新發展,促進全省養殖業轉型升級。發揮好政府、牽頭單位、相關職能部門責任,抓好工作落實。
省直各牽頭單位匯報了相關工作,湘江流域8市作了表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