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電解鋁供需平衡來看,根據安拉丁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原鋁產量預計3678萬噸,凈進口3萬噸,消費量3658萬噸,全年過剩23萬噸,2018年內國際貿易爭端加劇或影響進出口環境和對應量。除年底采暖季限產外,目前尚無可預期的市場化減產,鋁價實際走勢以及行業預期是關鍵,2018-2019年是鋁市場供需結構重要轉折點。
從政策層面來看,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困擾國內鋁行業多年的違規產能問題基本得到清理,供給側改革解決鋁產能過剩之殤,行業由亂及治,產能釋放相對有序,且在未來三到五年很難新批指標,供給彈性變小。此外,環保抬升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使得電解鋁原材料成本全面提高:鋁土礦(開采)-氧化鋁(赤泥);預焙陽極-石油焦;環保成為長期國策,同時燃煤自備電廠清理針對電解鋁行業:焦點是依法繳納政府性基金和附加,各地不得隨意減免;推動行業成本不可逆的大幅提高。
從電解鋁生產成本來看,zui黑暗的時刻是2015年底,彼時的有色價格普遍貼近甚至跌破成本線,zui嚴重的時候國內鋁生產企業出現全面會計虧損和70%以上現金虧損,但在2016年以來商品價格全面上漲,鋁價回升至全球電解鋁完成生產成本曲線90%分位數附近。從成本構成來看,鋁市上游及相關費用的上升因素很快地反映到商品價格。目前國內前電解鋁行業用電80%已經來自自備電,這使得氧化鋁、煤炭及陽極炭塊成本對電解鋁成本的推升作用很大,擠壓了鋁廠利潤空間,也壓制了鋁企復產新投產能的進度。在各成本項集體攀升的背景下,電解鋁成本將逐步上移。環保導致產業鏈前端各產品成本同步上升,利潤重新分配之后,電解鋁成本未來將長期保持高位,下半年全行業加權平均成本將在14000元/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