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在2019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主題峰會上,面對電動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現象和智能化、互聯網化的應用,來自產業機構和企業的嘉賓圍繞“如何造出高品質電動汽車”的話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從今年電動汽車百人會年會來看,智能電動汽車已經勢不可擋。不管是參與其中的汽車企業、行業銷量,還是關鍵技術發展速度與政府意志,都說明了這一點。在2019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首日,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工信部長苗圩、科協主席萬鋼、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以及國家能源局,歐盟、印度、美國、英國等地的相關政府機構領導人齊聚一堂,就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態勢,以及各自的應用實踐成果進行了深度分享,干貨十足。
Part 1 2030年中國將告別燃油車?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 銷量超全球50%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指出,我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結束了28年來的高速增長,但是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長率卻達到60%,單說新能源乘用車增長率高達80%。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
王傳福表示,放眼國內新能源車產業,從零到一用了10年,而從1%—4%只用了3年(占所有汽車產銷量的占比)。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分享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00萬臺,近11個月銷量就超過了2017年全年銷量。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援引中汽協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550萬臺,中國占比超過53%。
▲科協主席萬鋼
徐和誼分析指出,市場持續火爆背后,是新能源車產品的不斷進步。
2018年第12批新能源汽車目錄中有38款純電動汽車,其中續航300公里以上的車型是34款,占比89%。續航400公里以上的15款,占比40%。部分車型綜合工況續航已經達到500公里。
“這些產品正在迅速的消解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里程焦慮。”徐和誼在現場講到。
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市場興起 非限購城市銷量占比50%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分享的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前20的城市中,非營運車輛占比已經達到80%,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行為成為主流。
▲北汽董事長徐和誼
與次同時,非限購城市中,A0級電動車的銷量已經與限購城市平分秋色,可見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興趣已經越來越大,即私人市場已經興起。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分享的數據同樣認證了這一點。
王傳福在現場指出,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變為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在過去,比亞迪旗下79%的新能源車都是在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售出。而到了2018年,新能源車在非限購城市的銷量占比達到了50%。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平均售價在不斷上升,可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僅僅是為了代步。王傳福言外之意即消費者在真正接受新能源汽車。
2020年公共交通電動化 2030年私家車電動化
既然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迎來的井噴式的發展,那么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會怎樣呢?
科協主席萬鋼在現場介紹,國務院去年7月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要達到200萬臺左右。
而王傳福預測,我國汽車產業在2030年或將實現完全電動化。
王傳福表示,汽車電動化意義重大,會對國家的能源安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實現重大利好,我國具備電動汽車的產業基礎,應盡快制定汽車電動化長期規劃。
王傳福認為,我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應分為三步走的策略逐步實現,最終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
1、2020年,應實現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的全面電動化。
目前深圳在2018年就已有1.5萬臺純電公交和2.1萬臺純電出租,基本實現這一目標,北京、長沙、太原等其他城市也在快速推進。
▲純電動公交車
2、2025年,應實現城市環衛車、渣土車、物流車的電動化。
柴油車輛占比7.8%,但是卻排放了75%的PM2.5,污染嚴重。目前比亞迪已在北京投放了2000+新能源環衛車,深圳明后年將會實現1萬臺渣土車全面電動化,現有案例表明,電動卡車已可取代燃油卡車。
3、2030年,私家車乘用車全面實現電動化。
私人購車涉及購置成本、基礎設施、消費理念、接受程度等諸多因素,因此實現電動化轉型的速度慢一些。
但到2025年,純電乘用車的價格、續航里程等關鍵指標都可以PK掉燃油車,并隨著純電商用車的普及,最終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
有趣的是,王傳福還表示汽車的電動化需要插電和純電雙管齊下,實現平穩過渡,希望政府加大對插電車型的扶持政策。
而一貫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萬鋼也在現場再次呼吁,發展純電動汽車的同時,也要兼顧燃料電池和插電混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發展良好 充電樁總計76萬個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充電等基礎設施密切相關,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就國家能源總局在充電基礎設施等能源供給側方面的探索實踐。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
李冶分享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達到76萬個,較2017年年底增加32萬個。其中公共樁和專用裝分別30萬和46萬個。
截止2018年底,北京新能源汽車總數21.9萬臺,充電樁14.7萬個,車樁比1.49:1。上海新能源汽車總量23.1萬臺,充電樁20.6萬個,車樁比1.12:1,取得了一定成果。
不過李冶也表示,目前我們充電基礎設施還存在利用率偏低,車樁協同待加強,技術水平偏低等問題,需要從多方面予以提升。
1、探索新的充電服務模式,提升用戶體驗。2、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3、加快柔性充電、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先進技術研發與推廣。4、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在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發展。
此外,針對外界非常關注的電動汽車“不環保”問題(靠石化燃料發電充電),李冶指出,我國目前非石化能源發電量占比29.9%,預計到2030年,會達到50%。
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核心
在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形勢較好的背景下,車企未來應該打造怎樣的產品?
對此,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指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進入2.0時代,就是要把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兩種技術融合契合,打造智能電動汽車。
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會場外的展覽區,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也帶來了最新的EU5、EX5等智能電動汽車產品。
天際汽車CEO張海亮和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則分別作為新興智能汽車制造商代表上臺分享了自己的探索過程。
張海亮指出,三元鋰電池的技術發展即將達到天花板,未來的電動汽車將搭載固態電池,天際汽車ME7即搭載了固態電池,預計2021年小批量上市。
▲天際汽車ME7
秦力洪在演講中表示,電動汽車的硬件均由電力驅動,反應延遲在30毫秒左右,而內燃機汽車的延遲則在500毫秒左右,這對于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汽車來說,在120公里/小時速度行駛時,就是車禍與否的差別。
科協主席萬鋼和工信部長苗圩則從宏觀層面描繪了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一些現狀。
萬鋼分享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的主流續航均超過300公里,而動力電池的主流能量密度則在140Wh/kg,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苗圩表示,工信部去年4月就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目前已有11地頒發了路測管理規定,助力智能網聯汽車落地。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并帶動了全球車企開始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現場表示,電動汽車不僅是解決出行問題,其更是連接綠色能源、共享出行、智能電網、新一代移動通訊等諸多技術與服務的節點,將較大程度低破除長期困擾我們的能源、環境和城市交通問題。
其他國家的電動化實踐經驗
1、歐盟:交通行業2050年實現去碳化
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司長Artur Runge—Metzger在現場介紹,歐盟的目標是2050年在交通領域實現去碳化,其中乘用車實現完全電動化(包含氫燃料電池車),而貨車和巴士等商用車則會實現更加多元化的燃料形式。
為此,歐盟也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法規來促進這一目標實現,到2030年,乘用車和貨車的碳排放要減低30%。
2、英國:2025年前投入15億英鎊發展基礎設施
英國交通部電動汽車設施部主任Tomas De Staic在現場介紹,英國總理今年表態到2040年,新增的轎車和貨車都將是零排放汽車。為此,英國政府計劃在2025年前投資15億英鎊發展充電等基礎設施,目前已經投資了4億英鎊,其中包括政府和私人投資。
3、挪威:用稅收推廣新能源車
挪威駐中國環境參贊Ingvild Anereassen Saeverud女士在現場介紹,挪威的零排放汽車免除注冊稅與購置稅,同時還對燃油汽車征收碳稅和污染道路稅;零排放汽車在收費公路免費通行,并給以快充等基礎設施支持。到2025年,挪威的新增私家車和貨車必須是零排放車型。
4、美國加州:已有50萬新能源汽車
美國加州能源委員會委員Janea A.Scott女士在現場分享,加州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總計有3000萬臺汽車,其中零排放汽車51.3萬臺。加州政府正在通過推動充電站和加氫能站等方式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已有1.8萬個充電樁和39個加氫站。
5、印度:電動汽車和燃油車一起增長
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首席主席Anil Srivastava在現場介紹,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兩輪車生產國,乘用車的普及率遠低于中國等地。未來,印度的乘用車將迅速增長,但是印度政府已經意識到環保問題,將保證新增乘用車中清潔汽車占到一定比例。
6、荷蘭:2030年新增車輛為零排放車型
荷蘭基礎設施部汽車負責人Elizabeth Maride Wit女士和Gerben Passier在現場介紹,荷蘭有一半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以下,氣候變暖對其影響巨大。荷蘭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新銷售車輛都達到零排放目標。
圍觀百人會小車展:北汽威馬“撞車” ,國產電動“埃爾法”出爐
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開幕的同時,參與其中的車企也將自家旗下最新的電動汽車產品帶到了釣魚臺國賓館,在草坪上開啟了小車展。
▲百人會“小車展”
到場車型包括榮威Marvel X、北汽EU5、小鵬G3、廣汽AION S,比亞迪唐、秦Pro EV等乘用車,以及百度阿波龍無人小巴、新石器的無人配送車和金龍的純電動公交車宇通的燃料電池客車等商用車型。
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車東西發現北汽的新款純電SUV EX5剛好和新造車公司威馬的首款量產車EX5放在了一起,形成了“撞車”的有趣場景。
這個車展雖小,但是國內的重要新能源產品可一個沒落下。
比亞迪唐插混、秦Pro EV、榮威Marvel X、北汽EC3、EU5都是目前國內比較火熱的新能源產品,剛剛上市交付的小鵬G3、威馬EX5則代表造車新勢力參展,氣勢上也不屬傳統車企。
天際汽車ME7雖然展出的是樣車,但由于搭載了固態電池而受到不少的關注。天際汽車CEO張海亮在現場透露,搭載固態電池的ME7將于2021年小批量量產。
在ME7旁邊,停著一輛酷似豐田知名MPV埃爾法的樣車,介紹中寫其搭載了95kWh的電池,NEDC綜合續航超過500公里,而內飾也采用了埃爾法一樣的航空座椅設計,走的是豪華MPV的范兒。
▲ICONIO的純電MPV
不過該車廠家頗為含蓄,并未透露車企的中文名稱,車頭Logo上印著ICONIO的單詞。
此外,接近量產版的廣汽新能源旗艦車型——AION S也出現在這里,雖然該車的內飾還未發布,但是透過車窗可以看出其搭載了全液晶儀表和長條狀的中控屏幕,中央扶手下方采用了鏤空設計,方向盤的運動感也較強。
▲廣汽新能源AION S
現場一位廣汽工作人員告訴車東西,未來上市車型仍將搭載廣汽與騰訊合作的車載系統,不過將會是最新的3.0版本。
電動車百人會論壇的核心是探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因此這個小車展里并沒有多少外國車,僅有的兩臺還是豐田的雷凌和卡羅拉混動。很明顯是跟著廣汽新能源一起來湊個熱鬧。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國自主的新能源產品其實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已然來臨
作為國內電動汽車領域規格最高的第三方組織,電動汽車百人會每年一屆的“釣魚臺年會”都堪稱當年電動汽車領域最高規格的會議。
今年會議中,不僅有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協、中汽協等諸多政府與官方協會參與,還有比亞迪、北汽、廣汽、上汽、大眾、豐田等一些列國內外大型汽車企業高層到場演講。
毫無疑問,他們對外釋放的消息,及代表著我們未來一年乃至數年的產業政策與政府意志,而大企業代表的動作,則真正能夠影響產業趨勢與格式。
從今年電動汽車百人會年會來看,智能電動汽車已經勢不可擋。不管是參與其中的汽車企業、行業銷量,還是關鍵技術發展速度與政府意志,都說明了這一點。
就像工信部長苗圩所講的那樣,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已經從導入期步入到了產業期。對于車企來說,已經不是做與不做,而是如何去做的問題。
Part 2 如何造出高品質的電動汽車?
高翔:以消費者為導向去研究產品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研究員高翔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環境趨于穩定,市場引導逐步成為主體。未來誰能夠贏得消費者誰就將贏得市場,誰以消費者為導向去研究產品,基本功打得扎實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形勢會越來越好。
而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安全性、產品壽命和價格等因素將逐漸成為電動汽車產品成敗的關鍵,產業鏈整體面臨升級的挑戰,這與燃油車的市場機制類似。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的大趨勢,使很多領域零部件的產業鏈都是全新的,這是原來燃油車所沒有的。
處在汽車產業大變革的時期,產業鏈需要進行重塑。一方面是傳統供應商,在傳統領域已有一定基礎,比較熟悉車輛在生產研發方面供應鏈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跨界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其創新速度和迭代速度都非??欤枰煜て嚠a業鏈的要求。
高翔表示,最終目標是希望兩個方面的優勢能夠融合,使供應鏈企業能夠進入到國際高水平整車的供應體系中,再帶動整車企業逐漸走向世界級,使整個汽車產業得到真正的提升,變成真正的汽車強國。
席忠民:電動車要開發專屬平臺 軟件將重新定義汽車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表示,新能源的四化是不可逆的,競爭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傳統燃油車。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0萬輛,產品也迎來了消費升級,A00級車型占比減少,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必然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對此,廣汽的策略是打造以高價值產品為核心,提供科技競爭力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給用戶帶來不同的用車體驗,提升用戶的支付意愿。
席忠明表示,從產品設計上看,電動汽車一定要開發專屬平臺,如果使用傳統燃油車的平臺,造不出好的電動汽車。
同時,席忠明指出,未來,軟件將會重新定義汽車,OTA將具備不斷更新升級的能力。廣汽新能源目前開發了全新的OTA平臺,可對90%的軟件進行迭代升級,可進行軟件的修復、新功能迭代升級、定制個性化功能體驗等,不斷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
何濤:智能汽車的品質除了硬件品質外還要看軟件品質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何濤表示,在智能汽車新的話語體系下,除了硬件品質以外,更重要的是軟件的品質。硬件品質是基礎,可以通過設計、質量體系的設立、供應鏈和制造環節保證汽車的硬件品質。軟件品質除了考慮軟件的可用性、安全性,還要考慮交互的親善度,簡單來說就是軟件到底好不好用,用戶愿不愿意用以及用完之后會不會上癮。如果把汽車硬件品質看做1的話,軟件品質則是后面加乘的0。
何濤認為,在未來的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在做好硬件品質的基礎上,要把汽車軟件品質的提升和軟件體制的整個評價標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企業不去主動做出改變,消費者會的選擇將讓企業被動的做出改變。
林密:高品質產品核心是研發的流程
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林密表示,真正談論一個高品質產品,其核心是研發的流程問題。因為70%的問題出現在研發階段,最后的生產控制只能解決30%的問題。
林密指出,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這個市場將孕育出很多走向國際市場的品牌和產品。所以在做電動汽車產品時,如果只掌握或只針對中國國標去設計,未來想轉換成歐標或美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完全顛覆重來。
當需要同時做出中、歐、美三標齊開的產品時,不是簡單的正向研發,而是完全圍繞電池、動力系統、底盤托架為核心,去做整臺高品質產品和整體的動力系統。
林密表示,未來面對處理車輛在多平臺的應用,同時滿足減少車型在認證方面的工作,如何保證車輛整體設計以及整車的模塊,是做高品質電動汽車產品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