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鋁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和影響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09-06-28 06:41 回復:0 關注量:308
 

壓鑄鋁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和影響 

1. 硅(Si) 

硅是大多數壓鑄鋁合金的主要元素。它能改善合金的鑄造性能。硅與鋁能組成固溶體。在577℃時,硅在鋁中的溶解度為1.65%,室溫時為0.2%、含硅量至11.7%時,硅與鋁形成共晶體。提高合金的高溫造型性,減少收縮率,無熱裂傾向。二元鋁基合金有高的耐蝕性。當合金中含硅量超過共晶成分,而銅、鐵等雜質又多時,即出現游離硅的硬質點,使切削加工困難,高硅鋁合金對鑄件坩堝的熔蝕作用嚴重。 

2. 銅(Cu) 

銅和鋁組成固溶體,當溫度在548℃時,銅在鋁中的溶解度應為5.65%,室溫時降至0.1%左右,增加含銅量,能提高合金的流動性,抗拉強度和硬度,但降低了耐蝕性和塑性,熱裂傾向增大。 

3. 鎂(Mg) 

在高硅鋁合金中加入少量(約0.2~0.3%)的鎂,可提高強度和屈服極限,提高了合金的切削加工性。 

含鎂8%的鋁合金具有優良的耐蝕性,但其鑄造性能差,在高溫下的強度和塑性都低,冷卻時收縮大,故易產生熱裂和形成疏松。 

4. 鋅(Zn) 

鋅在鋁合金中能提高流動性,增加熱脆性,降低耐蝕性,故應控制鋅的含量在規定范圍中。至于含鋅量很高的ZL401鋁合金卻具有較好的鑄造性能和機械性能,切削加工也比較好。 

5. 鐵(Fe) 

在所有鋁合金中都含有害雜質。因鋁合金中含鐵量太高時,鐵以FeAl3、Fe2Al7

和Al-Si-Fe的片狀或針狀組織存在于合金中,降低機械性能,這種組織還會使合金的流動性減低,熱裂性增大,但由于鋁合金對模具的粘附作用十分強烈,當鐵含量在0.6%以下時尤為強烈。當超過0.6%后,粘模現象便大為減輕,故含鐵量一般應控制在0.6~1%范圍內對壓鑄是有好處的,但最高不能超過 1.5%。 

6. 錳(Mn) 

錳在鋁合金中能減少鐵的有害影響,能使鋁合金中由鐵形成的片狀或針狀組織變為細密的晶體組織,故一般鋁合金允許有0.5%以下的錳存在。含錳量過高時,會引起偏析。 

7. 鎳(Ni) 

鎳在鋁合金中能提高合金的強度和硬度,降低耐蝕性。鎳與鐵的作用一樣,能減少合金對模具的熔蝕,同時又能中和鐵的有害影響,提高合金的焊接性能。當鎳含量在1~1.5%時,鑄件經拋光能獲得光潔的表面。由于鎳的來源缺乏,應盡量少采用含鎳的鋁合金。 

8. 鈦(Ti) 

鋁合金中加入微量的鈦,能顯著細化鋁合金的晶粒組織,提高合金的機械性能,降低合金的熱裂傾向。

 

(節選自《壓鑄工藝講座》)

 

{姓名:王龍生 ·專業:鋁合金壓力鑄造技術和公司管理 ·聯系方式《郵箱:fengyediaoling@hotmail.com》·電話:15905317030~·~·~QQ184187521··個人主頁:http://qiavi.com/space/blog/index.asp?user=wanglongsheng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