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電子制造業的大調整和臺商的“西進北移”,以蘇州為地理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已發展成為中國大陸最重要的電子產業基地,其電子產業鏈較完整,具有相當的規模和配套能力,已納入了跨國公司的分工協作體系。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模具工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近10年來,中國模具工業一直以每年18%左右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介紹,2011年蘇州市模具行業銷售額突破了130億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模具產業發展三大新特征
在十多年前,蘇州模具業還相當薄弱,僅有百余家生產廠點,加工設備落后,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品種單一,標準化和商品化程度很低。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調查,隨著蘇州逐漸成為全國制造業基地,電子信息軟件、光電子、汽車、家電、輕工塑膠等行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蘇州模具產業的互動發展,模具企業集聚度迅速增加,蘇州一躍成為國內主要新興模具工業區之一,也成為全國最大的機床應用市場之一。
2011年,蘇州3000家模具企業積極應對挑戰,市模協先后組團赴昆山、上海、東莞等參加模具展。5月,協會還與金融系統合作,獲10億元授信,并開通了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積極為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此外,去年該協會獲得由蘇州民政部門認定的全市首批17家4A級社會組織之一。
目前,蘇州模具產業的發展呈現以下特征:
一是模具企業數量多、發展快。十多年間,蘇州模具企業從100多家發展至2000余家,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14%的全國平均發展速度。
二是模具企業特色明顯,分工服務明確。如振元模具、日興模具、華豐模具等公司主要生產家用電器、電腦器件、汽車內外整體等注塑模、吹塑模;茂森精藝、蘇州微研等主要生產各類電子、連接器、復印機零件等精密沖壓模和磁鋼成型壓模;重村鋼模、宏順模架等公司主要生產各種大型模架、冷沖模標準件等;蘭佩鑄造、遠輕模具等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及輪轂等部件壓鑄模和鑄模。
三是三資企業、民營企業比翼齊飛。由于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的獨資、合資企業達15000余家,其中不少企業模具制造能力,并達到相當水平和規模。這些企業不僅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和制模技術,而且擁有國內外的高級模具人才,采用先進的治理模式,技術起點高,模具水平與國際接軌。如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引進日本、意大利等國先進的制模設備和檢測儀器,還引進了美國的計算機工作站,采用CAD/CAM技術及低壓注塑技術,已能生產重達45噸的汽車保險杠注塑模,年生產能力達200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