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就我們國內的壓鑄業及相關企業,比如當今國內有多少壓鑄企業,有多少制造
壓鑄機的企業,年產
壓鑄件噸位,汽車上用
壓鑄件的狀況、現在的技術狀況和發展前景等談點粗淺之見,謹供與會者交流。
現在我向大家匯報交流的題目是:“中國壓鑄業概況”。
中國壓鑄業概況
一、壓鑄企業
中國(大陸)壓鑄業現有壓鑄公司、壓鑄廠、壓鑄車間、及相關聯企業(國營、民營、中外合資、外資)約有7000多家,其中生產
壓鑄件的企業約占90%以上;生產壓鑄合金、
壓鑄機、模具、電爐、
模具材料、涂料、檢測設備等企業約占10%。廣東、江蘇、浙江、重慶、山東省約占壓鑄企業的68%。在各種所有制企業中,規模大的可年產
壓鑄件1萬噸;最大的年產6萬噸;中等規模的可年產
壓鑄件5千噸左右;小規模的年產
壓鑄件有1千噸;更小規模的年產
壓鑄件只有幾百噸。
目前國內年生產鋁合金等
壓鑄件約236萬噸,其中廣東省可約達48萬噸。重慶可達36萬噸。江、浙、滬可達86萬噸,各類企業中,現以民營企業居多,特別是廣東、浙江、江蘇、重慶等地更為突出。各種
壓鑄件的比例在
壓鑄件總量中,鋁合金占83%左右;鋅合金占15%左右;鎂合金占2%。
壓鑄件產品主要產量以汽車和摩托車零件為主,每輛汽車上用的
壓鑄件有
變速箱殼體、缸體、曲軸箱體、發動機支架、
轉向器殼體、方向盤骨架、機油泵體等40多個
壓鑄件。總重量占國內整體生產的
壓鑄件的50%以上,平均每輛汽車上用
壓鑄件有75公斤重。加上低壓
鑄造、每輛汽車上所用鋁合金等有色輕金屬可達100公斤。次之為摩托車、家用電器、通訊、鎖具、建筑裝飾、玩具、車模、五金等
壓鑄件。
汽車業在技術條件可能的前提下應盡量多的使用鎂合金,是減少油耗、減輕車身重量的必經之路。
我國汽車業的持續發展,國外壓鑄業不斷地向中國轉移,給壓鑄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汽車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國內2011年生產了1841萬輛汽車。國內現有汽車保有量9000多萬輛,未來15年后可達2億輛以上。
汽車整體的輕量化更需要高強度、耐沖擊、耐腐蝕的鎂合金和有高韌性、高延展性的鋁合金的
壓鑄件。各品牌汽車對輕量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已經形成趨勢,如高壓
鑄造零件替代低壓
鑄造、替代重力澆注、替代鑄鐵件的比例逐年提高。再是
鎂合金壓鑄件替代
鋁合金壓鑄件的比例逐年提高,隨著能源、環保及交通等矛盾的突出,越加制約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以鋁帶鐵,以壓鑄代
鑄造,以鎂帶鋁的趨勢也為我們的有色合金企業和壓鑄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的同時,亦提供了新的商機,新的市場,很多企業的領導者已經與時俱進,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不少的產、學、研為一體的研發機構,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以期獲得在技術上的提升和經濟上的效益。
目前國內有國產
壓鑄機企業約有160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已有30多家,年生產
壓鑄機可達6000臺。國內壓鑄廠家現有各類
壓鑄機約有8萬臺,其中從國外進口的
壓鑄機約占總數的7%以上,且集中在國內的一些中外合資、大型國企、新成立的大型現代企業及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國內所生產使用的最大
壓鑄機是4200噸,生產單位是上海三基
壓鑄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四、壓鑄模具
目前國內約有800家左右的壓鑄
模具企業。我國壓鑄模產值從九十年代至今,以年平均16%的速度增長,今年的產值可達130億元人民幣。壓鑄模企業主要集中在浙江北侖等地區,我國壓鑄模具業經過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的發展造就了一批優勢企業,這些企業在設計,制造過程中,充分應用了
CAD/
CAM技術,還輔以
CAE進行成形模擬分析,在合模機上裝配調試,模具零部件加工過程中用三座標進行測量和公差的跟蹤,及時調整加工公差。以保證模具的高精度的品質。還有不少
真空熱處理廠和氮化處理廠實現了
模具材料和熱處理一條龍服務。國內壓鑄模的設計、制造基本上能夠滿足汽車、摩托車、家電、輕工等行業大部分的需求。但是模具行業存在
模具標準化程度較低,國產熱模鋼品質不高,不少
模具加工手段相對還比較落后,創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國內壓鑄模的平均價格是國外先進企業平均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壽命可達國外的二分之一左右。要提高國產壓鑄模具的質量。必須使用高品質的模具鋼材,用先進的制造設備和技術,合理的
模具設計。科學的
模具熱處理。
五、壓鑄鎂合金
鎂合金壓鑄件近幾年發展較快,鎂合金硬度高、減震性能好等特點;最適合現代電子、電腦、通訊等產品的要求,近幾年用于汽車上的壓鑄鎂合金件逐年增加。我國有豐富的鎂資源,故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應積極發展鎂合金壓鑄的生產。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地成立了鎂合金研發機構。力勁科技集團-------上海一達機械有限公司在10年前就已研制成功1600噸鎂合金專用
壓鑄機。上海乾通汽車附件有限公司在16年前就已經用鎂合金壓鑄出
變速箱殼體等主要
壓鑄件。
六、上海壓鑄業概況
上海現有國企、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國獨資等企業約有200家左右。與壓鑄有關的原輔材料、
壓鑄機、
模具制造、輔助設備等公司、企業有50余家。上海現擁有各類
壓鑄機1300臺左右,其中從國外及臺灣地區進口的
壓鑄機占17%。進口
壓鑄機中以意大利、日本、臺灣地區居多。上海年產
壓鑄件約有16萬噸。其中
鋁合金壓鑄件占87%;
鋅合金壓鑄件占11%;
鎂合金壓鑄件占2%。上海的代表企業有上海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乾通汽車附件有限公司、上海晉拓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旭東壓鑄(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亞德林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瑞鼎機電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上海鎂鎂合金壓鑄有限公司等企業。
七、壓鑄業現狀與展望
我國壓鑄業在不斷地迅猛發展,以年平均1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從七十年代至今已從6萬噸發展至236萬噸。但從生產工藝水平、自動化程度、國產
壓鑄機性能和
模具制造等還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就生產的
壓鑄機而言,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主體設計不太先進,自動化水平不高等,但也有一些企業因選用了高品質的進口液壓件,并選用了比較先進的設計技術,所生產的
壓鑄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質量能達到九十年代后期的水平。要提高國產
壓鑄機的整體水平,必須加強對
壓鑄機核心技術、性能的研發創新,來提高
壓鑄機的設計水平及組裝件的質量、提高
壓鑄機的
壓射速度、降低建壓時間、提高
壓鑄機的性能和自動化水平。
壓鑄業要不斷地快速發展,應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如提高國產
壓鑄機的性能;提高壓鑄模具的品質;提高壓鑄工藝水平;采用真空壓鑄半固態擠壓
鑄造等先進技術;提高與壓鑄有關聯的輔助設備產品與材料的質量、性能;重視培養壓鑄
人才與科學管理。
壓鑄業應從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技術含量著手才能不斷地發展。一個企業在
壓鑄生產中如果能應用高質量的
壓鑄機、模具、合金和合理的壓鑄工藝及科學的管理,那么這個企業就能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斷發展的愿望。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國民經濟連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國內
壓鑄件的產量早已居世界第一位。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50萬億元人民幣。相信我國的壓鑄工業也必將會進入一個更加注重技術含量和科學管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我國是一個壓鑄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壓鑄強國,相信經過我國壓鑄同仁的共同努力,堅定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創新轉型、科技發展,不久的將來,中國必定會發展成為一個壓鑄強國。